来源: 新疆兵团学习平台 作者: 阅读:1177 发布时间:2025-04-19 14:49:47
从“流量”到“留量”,促进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从“观光游”到“体验游”,不断丰富游客体验……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市积极顺应文旅融合大潮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凭借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与自然资源,不断催生文旅新业态,丰富文旅消费场景,加快新型文旅消费发展,推进文旅产业实现“破圈”发展。
沉浸式文化体验游:回溯军垦岁月
今年清明节,各师市紧扣“缅怀先烈、绿色清明、文旅惠民”主题,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推出集爱国主义教育、生态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游。
4月4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六团老一营旧址,一群游客身着朴素、带着岁月痕迹的工装,手中紧紧握着锄头,奋力在农田里劳作。密密麻麻的汗珠从他们的额头上滑落到脸颊,又顺着脸颊滑入脚下的泥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新奇与兴奋的神情。在一旁,一位专业老师正投入地教大家学唱曲调激昂的歌曲。随后,众人登上塔河源观景台极目远眺,满怀憧憬与期待。
游客认真地听讲解员讲述曾经在这里发生的故事:面对茫茫荒漠,老一辈兵团人怀着坚定的信念,挥洒着汗水与热血,开创了如今这片充满希望的绿洲。听着这些故事,游客被伟大的壮举深深震撼,对兵团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破旧桌椅、昏黄灯光、泛黄旧报纸,在老一营旧址留存的上海知青青春的见证,处处彰显着先辈屯垦戍边的使命担当,体验军垦战士的一天,让我感触更深,记忆深刻。”来自一师阿拉尔市的居民郭亮说。
近年来,十六团把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依托老一营旧址,全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推出“军垦战士的一天”体验活动,通过探索“体验式红色旅游”模式,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这仅是兵团沉浸式文化体验游众多精彩场景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各师市深入挖掘军垦文化资源,充分利用闲置场地、老旧建筑等,精心打造极具吸引力的体验项目;积极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节、主题活动等。如军垦文化节期间,举办军垦题材的文艺演出、历史文物展览等一系列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到文化体验游中,让兵团文化如同一颗颗种子,在游客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游客需求的不断变化,兵团的文化体验游融入多元化元素,比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军垦场景,进一步增强体验的深度与广度,吸引更多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前来感受兵团文化的魅力。
文创收藏之旅:兵团文化的魅力传承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兵团各旅游景点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周末的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如同潮水般涌动,独具兵团特色的文创产品摊位前更是被挤得水泄不通。
“昆仑之门”造型的摆件梳子、以昆仑山轮廓为造型制作的香薰、用和田玉、枣花元素布陈的帆布包……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文化馆一楼的“昆玉礼物”文创空间,会被琳琅满目的各类文创产品吸引眼球。
近年来,“昆玉礼物”这个IP及周边产品格外受到游客的追捧。据悉,“昆玉礼物”文创空间于2022年7月正式开业,是十四师昆玉市实现地方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端详这些文创产品,会发现它们设计极为精巧,将兵团的标志性元素,像具有昆玉特色的建筑、景区,以及象征着沙海老兵的徽章等,巧妙而自然地融入产品的设计之中,这些礼物美观而实用,是个不错的购物选择。”4月8日,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的游客帕热代·麦麦提边逛边告诉记者。
除了这些热门单品,来自石河子的礼物、来自五家渠的礼物等系列兵团礼物同样火爆出圈。
走进位于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的“兵团记忆”新疆兵团官方店,如同进入了一个兵团文创产品的奇妙世界。店内,各式各样的兵团文创产品目不暇接,有能“带得走”的兵团城市地标,比如制作精良的微缩版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模型,其细节之处栩栩如生,让人可以将兵团的标志性建筑轻松带回家中收藏;有能“挂在身上”的兵团美食徽章,比如以烤馕、手抓肉等特色美食为图案制作的精美饰品,佩戴在身上,既彰显个性,又宣传了兵团美食文化。
在文化IP成为新时代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下,各师市高度重视文创产业发展,积极搭建广阔的平台,深入挖掘兵团文化内涵,发挥无限创意,创造出更多新颖独特的文创产品。同时,在销售渠道方面,兵团积极推动多元化发展,除了在传统旅游景点、特色商店销售文创产品外,还大力拓展线上销售平台,利用电商平台的传播力与便捷性,让更多身处不同地域的人能便捷地购买到兵团文创产品。
此外,随着消费市场对文创产品品质与创意要求的不断提高,兵团进一步深化文创产业与当地特色产业的融合,不断拓展文创产品的边界,让兵团文化以更多样化的形式传播出去。
康养+旅游:解锁特色文旅发展密码
“我们感觉就像在热带雨林泡温泉,这是一次特别新奇的体验,真的非常值得来这里打卡。”
“这里有很多植物,是拍照打卡的好去处,以后还会继续来这里玩。”
清明节假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的网红打卡地双河古道温泉康养中心内,游客络绎不绝,处处欢声笑语。
双河古道温泉康养中心是五师双河市精心打造的“温泉疗愈+热带生态”文旅新业态,总面积近1.8万平方米,设有影院、餐饮、热带风情园等多个功能区,共有72个温泉泡池,可同时满足1000余名游客游玩。
“今年,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动,与疆内外各大旅行社积极对接,极大提升了古道温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希望能吸引更多人来双河,爱上双河。”双河古道温泉康养中心总经理梁晓敏表示,如今,康养中心经过多年努力,已发展成为集温泉康养、热带植物观光、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胜地,成了众多游客休闲养生的理想之选。
五师双河市依托这里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了占地7600平方米的滑冰场,巧妙地将温泉康养与冰雪项目结合,极大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在冬季,无论是想享受温暖温泉的游客,还是热爱冰雪运动的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近年来,兵团在康养旅游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各师市充分挖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富含矿物质的温泉、浩瀚无垠的沙漠等,因地制宜建设不同类型的康养旅游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发力,改善住宿条件,打造舒适温馨的各类民宿、酒店;提升餐饮品质,提供营养健康的特色美食;完善医疗保障服务水平,让游客安心享受康养时光。
在文旅融合的征程中,兵团精心培育文化体验游、文创收藏游、康养休闲游等旅游新业态,兵团在文旅融合之路上的探索,正持续绽放光芒,勾勒出一幅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相得益彰的美好画卷。
记者手记:拓展广度 挖掘深度
在深入采访与体验的过程里,兵团文旅融合所释放出的强大活力,如同一股炽热的浪潮,不断冲击着我的认知,也让我对兵团各师市文旅产业的发展有了全新且深刻的理解。
此次采访,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无处不在的创新精神。拿文化体验游来说,一师阿拉尔市十六团老一营旧址,本是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地方,而如今,它成了一个能够让游客深度体验军垦岁月的绝佳场所。这种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巧妙结合的方式,不仅是简单的场景重现,更是一种情感与精神的传递。在这里,我看到了游客从最初的好奇,到逐渐被先辈的事迹所打动,最终对兵团精神有了深刻感悟的全过程。对游客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新鲜的旅游体验,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这种创新的旅游模式,为其他景区挖掘和利用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
在文创领域,兵团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十四师昆玉市的“昆玉礼物”文创空间,让我看到了文创产品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这些文创产品并非简单的纪念品,将兵团的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兼具美观与实用价值,不仅是游客喜爱的商品,更是兵团文化的传播使者。在与游客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因为购买了这些文创产品,开始对兵团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有了深入了解兵团历史与现状的想法。这充分证明了文创产业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康养旅游方面,五师双河市的双河古道温泉康养中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里的“温泉疗愈+热带生态”模式,将自然资源与休闲养生完美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度假选择。在与康养中心负责人、游客交流时,我深刻感受到这种新业态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种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做法,为兵团其他师市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兵团文旅融合的成效,不仅体现在旅游项目的创新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上,更重要的是,它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文旅融合,兵团文化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兵团精神得到更好传承和发扬。同时,文旅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展望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兵团需要在挖掘深度和拓展广度上实现更大突破,提供更多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让更多人领略到兵团文化的独特魅力。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