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旅游研究报告 > 专家评论

章垠 涂师平 | 博物馆景区化运营

来源: 国家旅游评论    作者:    阅读:12088    发布时间:2021-10-18 16:41:25

摘要:

当今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博物馆事业发展也处于快速迈向现代化变革进程中。未来博物馆发展变革的新趋势会走向哪里呢?从传统博物馆的局限和现代博览园的兴起,可以发现,博览园这种既包含了博物馆的建筑、陈列,又整体性、生态性、动态性保护了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观众由参观变为游览,是一种博物馆景区化发展的新业态。而博览园再加上研学旅行策划,则成为传统博物馆走向文旅融合的新运营方略。

 

传统博物馆是指拥有一定藏品的静态的特定建筑,馆内的遗产远离了它们的所有者及其所处的环境,显得支离破碎,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关系断了,遗产的生态链断了。再加上馆舍的局限,室内光怪陆离的声、光、电,容易使人浮躁、沉闷,人们需要延伸博物馆的时空,需要从馆舍空间走向大千世界的交流,需要博物馆由死板变“活”起来。一句话:博物馆在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如今已经走到了发展变革的十字路口。而博览园则是一种全新的大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和大博物馆建设理念,博览园具有超强的文化包容力和影响力,这是传统博物馆所无法比拟的,博览园+研学旅行的营运模式,可为博物馆做大做强提供借鉴模式和指明发展变革方向。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是新兴的博览园+研学旅行的博物馆景区化营运模式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2019年7月开放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则是体验和感悟“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博览园。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公园或主题公园,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集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展示、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是对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展示利用的积极探索创新,让良渚古城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不断传承永续。


公园规划总面积14.33平方公里,分城址区、瑶山遗址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和谷口高坝区4个片区。其中即将有限开放的区域是城址区的核心部分,面积3.66平方公里。根据遗产价值阐释和访客基本服务需要,主要设置了城门与城墙、考古体验区、河道与作坊、雉山观景台、莫角山宫殿、反山王陵、西城墙遗址、凤山研学基地、大观山休憩区和鹿苑等十大片区。

 

遗产保护展示主要包含:反山展示馆、莫角山观察站、何村展示馆、南入口展示馆等展示场馆;反山王陵、西城墙、莫角山房基的复原展示;水陆城门、木作区、居址与作坊等人物雕塑场景展示;考古互动体验区域;标识标牌解说系统;微信服务号。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场、馆形式多样,并突出研学旅游配套服务。公园内一共设置了南入口、考古体验区、雉山、反山和大观山5处服务点:在南门访客服务中心有提供特色水吧、特色商品、游客服务、互动体验的综合零售商店。在考古体验区服务点有提供精美玉雕的良渚玉坊和提供书籍阅读、陶艺制作、文化美学、咖啡轻食等服务的莫角书院。在雉山访客服务点有提供茶饮、咖啡和轻食的稻渚茶。在反山访客服务点有提供良渚文化特色文创商品的文创产品店和提供咖啡茶饮的文创咖啡店。目前,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经常处于火爆状态。

 

博览园+研学旅行运营模式有利于行业和专题类博物馆扬长避短

 

行业博物馆作为博物馆大军中的一支新兴生力军,行业博物馆是博物馆中的特殊类型,是在“博物馆”这个大概念前面加上了“行业”这个定语。“行业”简单来说就是对各种职业类别的区分,结合国家文物局划定的统计习惯,本文为我国的行业博物馆下这样的定义:是指集中展示社会建设某个行业(包括经济和非经济)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的非文物系统的国有博物馆。它以本行业相关的物质和非物质遗存为收藏、研究、展示对象,通过行业文化的保护和教育传播,实现服务行业、服务公众、服务社会的目的。行业类博物馆的办馆主体主要是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或行业内具代表性的国有企业,如农业博物馆隶属农业部、地质博物馆隶属国土资源部、航空博物馆隶属空军装备部,又如上海烟草博物馆、中国民族乐器陈列馆则由国企主办。行业博物馆可以是全国性的,也可以是区域性的,如中国铁道博物馆和上海铁路博物馆,又如中国水利博物馆和黄河博物馆。

 

历史文化类或综合性博物馆通常是因为拥有了一定量的文物而办馆的,有的还是直接在遗址上建馆的,而行业博物馆是在萌生了建馆的意识后,再开展文物搜集和抢救工作的,但由于先前的收藏意识不足,很多历史见证物已经流失,文物不足、文物档次低,是其短板。

 

博物馆事业与旅游事业的关系是极为紧密的。旅游是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良好契合点,对行业博物馆来说,打造博物馆式的旅游景区,恰恰是优势和发展方向。1997年南通纺织博物馆就联合苏州青年旅行社、苏州丝绸博物馆以及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开通了一条专门接待瑞典观众的旅游专线;又如青岛啤酒博物馆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成为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必不可少的游览项目。

 

同时,行业博物馆尽管文物少,但往往地盘大,也非常适合博览园+研学旅行运营模式。

 

比如,中国水利博物馆是水利部直属的国家级行业博物馆。为了宣传人民群众治水的历史功绩和伟大成就,弘扬水利精神,传承水利文化,普及水利知识,促进水利持续发展,200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央编办批复,中国水利博物馆在浙江杭州设立,由水利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中国水利博物馆地处杭州钱塘江南岸,场馆建筑面积3.65万平方米,采用“塔馆合一”的设计,实现了古典风格、现代材料和先进技术的完美结合,成为“漂在水上”的水晶宝塔,也是钱塘江南岸的一个景观地标建筑。博物馆除了室内展陈内容水与人类文明展区、水利千秋基本陈列展区、龙施雨沛展区,还有室外露天的镇水、分水、祈水文化展区等,方便公众休闲游览。而且,博物馆周边开发了一个3000亩的中国水博览园,使人们在近水、亲水、观水、戏水和识水的过程中,了解水的历史,认识水的哲理,体会水的重要,重视水的保护,增强水利法治观念。中国水利博物馆探索博览园+研学旅行运营模式,牵头成立全国水利博物馆联盟,加强水利类博物馆交流合作,开展联合宣传、联合办展、文创联展、研学联动,设计“江河湖海”研学、大运河研学、钱塘江研学等省内、跨省研学线路,推出各类全国性活动、比赛,促进全国水利博物馆行业在研学旅行、文旅融合等方面共同发展,成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

 

再如,浙江旅游博物馆是一个旅游行业专题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北校区,是杭州市萧山高教园区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全国首个以旅游为主题的博物馆,形成了“一主两副”的规划格局,包括主馆旅游历史厅、旅游资源厅、旅游产业厅、旅游教育科技厅,以及民俗民居展示馆、工艺美术馆。该馆树立“现代博物馆”新理念,增加了历史场景复原、雕塑、模型、虚拟幻影成像、动感影视、触摸屏等现代科技手法,将“展品”的呈现与“知识”的揭示通过现代高科技有机融合起来,使之成为集展示、收藏、教育、科技、旅游、学术研究于一体,体现国际性、专业性、互动性、娱乐性的国内领先的专题性现代博物馆。博物馆所在的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学院景区由博物馆运营管理。目前,该馆也正在探索博览园+研学旅行运营模式,在牵头发起成立浙江省博物馆协会研学旅游分会,整合各有关博物馆、景区资源,策划系列研学旅行活动。

 

新兴的生态(社区)博物馆是不同文化主题的博览园

 

新兴的生态博物馆理念推动我国兴起了“新博物馆运动”。

 

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人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一种将民族传统文化与其所在的自然生态资源进行统一保护的新型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在欧洲逐渐兴起。1971 年,第九次国际博协会议提出生态博物馆的概念后,以法国“克勒索蒙特索矿区生态博物馆”为代表的世界上第一批生态博物馆随即诞生,这一概念很快得到认同,并于20世纪9O年代传人我国 ,目前, 我国已有十多个生态博物馆, 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和内蒙古等地区, 正在保护与开发着苗族、布依族、侗族、傣族、彝族、瑶族、蒙古族、汉族等多种文化活标本。

 

为进一步推动生态博物馆这种新型博物馆发展,2011年8月23日,国家文物局在福州为首批5个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授牌。此次首批获得国家认可的5个生态(社区)博物馆分别为:浙江省安吉生态博物馆、安徽省屯溪老街社区博物馆、福建省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广西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贵州黎平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

 

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保护与利用的理念和方式, 生态博物馆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原生态性。与传统博物馆相比, 生态博物馆建立于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和精神生活保存较完整的文化生态中,是以现实社会中具有深厚文化积淀、浓郁文化色彩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典型社区或乡村为对象的文化生态保护展示区。二是民众性。生态博物馆扎根于民众的社区里, 社区居民与其所创造的文化和其所改造的自然和谐相处, 是这一切的拥有者、享受者、管理者和保护者。传统博物馆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建设和管理, 而生态博物馆则是当地民众的事业, 必须有社区民众的积极参与, 在政府支持控制下与专家科学指导下, 以民主方式管理, 最终走上由当地民众全面管理和依靠民众自身力量进行发展的道路。三是原地保护。传统博物馆采取文化脱离原生地的保护方式, 但生态博物馆并非一座人工建造的文化展馆, 而是根植于现实存在的活文化与孕育该文化的生态环境之中, 对文化实行彻底的原地保护。即与传统博物馆相比, 生态博物馆是以社区为基础, 以原地方式进行原生态状况下的“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四是整体保护。一般而言, 社区面积为生态博物馆的面积, 整个区域内的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都受到整体保护。生态博物馆往往由社区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资料信息中心三部分组成。资料信息中心为科学研究服务, 起着文化展示与传播的功能, 同时也是社区集体活动场所及社会服务场所。在保护与利用民族文化时, 生态博物馆避免了传统民族(俗) 博物馆的静态性, 消除了异地模拟型民族(俗) 村的虚拟性, 克服了单一的就地展示型民族村落的孤立性, 对于规模宏大、特色突出或在同类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无疑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模式。

 

实际上,生态(社区)博物馆也都是不同主题的博览园模式,因为它们都既有博物馆,又有游览园,是一种群体展陈、游览的组合。目前,生态博物馆出现了群体连锁式的大博览园发展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采用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核心,辐射广西各地的民族生态博物馆“1+ 10”建设模式,将分布广西各地的10座民族生态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有效结合起来,各民族生态博物馆作为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工作站和研究基地,在业务和事业发展上与广西民族博物馆联为整体。

 

浙江省安吉生态博物馆也在展示模式、展示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展示模式上,它不再局限于一个馆、一座建筑,而是将整个县域范围内最具特色的人文、生态资源纳入展示范围,采用“一中心馆十二卫星馆多个展示点”的框架结构,包括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现代产业的各个方面,其中,尤以展示、保护、传承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在展示内容上,安吉生态博物馆不仅跨越了传统博物馆的分界线,由环境和遗产的特点和社区的需求来决定它的起源与运转,同时,也突破了以往生态博物馆以展示民俗文化为主的限制,继而将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产业生态较好地融合,以系统的观念展示安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将博物馆的功能向外延伸,突出其“体验、示范、审美、链接”作用。尤其特别强调生态博物馆的体验功能,在中心馆开辟展示空间,定期、轮流开展各卫星馆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民族风情交流;在展示点(区)设置游客参与体验当地活态的、原真的生产、生活场所。

 

而2019年10月22日正式开馆的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新晋“网红”博物馆,成为一个旅游打卡的博物馆景区。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占地300亩、馆舍6万平方米、投资11亿,是亚洲单体建筑最大的自然博物馆,8座独立建筑群在300亩绿水青山园区中构成一组博物馆群,由地质馆、生态馆、贝林馆、恐龙馆、自然艺术馆、海洋馆、4D电影馆及临展馆等10个场馆组成,分为“绿水青山的召唤、大地情怀、无尽深蓝、远方的对话、大地深处的璀璨、重返恐龙时代”等6个主题。安吉馆以“国际视野、中国特色、浙江元素”的理念,汲取国内外博物馆先进展示技术,将室内参观与室外体验相结合,科普教育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公司德国戴卫奇普菲尔德事务所主持设计,遵循“建筑长在山坡上”的整体设计,分散布局思路,基本保持了地块的真山真水原生态,是一个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现代运营理念的自然博物馆。

 

大文化遗产保护和大博物馆发展理念催生博览园式博物馆

 

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发展的新理念是一个“大”字:在保护内涵方面,更加突出了历史传承性和公众参与性。外延方面,保护领域不断扩大:一是从重视单一要素的遗产保护,向同时重视文化要素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混合遗产”、“文化景观”保护的方向发展。二是从重视“静态遗产”的保护,向同时重视“动态遗产”和“活态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三是从重视文化遗产“点”“面”的保护,向同时重视“大型文化遗产”和“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四是从重视“古代文物”、“近代史迹”的保护,向同时重视“20世纪遗产”、“当代遗产”的保护方向发展。五是从重视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保护,向同时重视反映普通民众生活方式的“民间文化遗产”、“世间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如对“乡土建筑”、“工业遗产”、“农业遗产”、“老字号”等遗产品类的保护。六是从重视“物质要素”的文化遗产保护,向同时重视由“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结合而形成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

 

“今天的杰作,明日的遗产”,遗产保护博物馆化、博物馆发展遗产化,是一种良性发展趋势。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露天型工业遗址博物馆建设热,就体现出了这一大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大博物馆发展趋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在发达国家保护工业遗产热潮中新建的博物馆,主要都是建在工业遗产地的工业遗址博物馆,并且数量快速增长,在数量占比上大大超过了传统工业博物馆。以英国“铁桥峡”工业景观和德国鲁尔“关税同盟矿区”为代表的大型露天工业遗址博物馆的诞生,标志着“遗址性”工业博物馆走向了发展的高峰,成为当前工业遗产博物馆发展的主流。现在全世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40多处工业遗产中,有多处被整体性保护的近现代工业遗产地,都已建设为大型露天工业遗址博物馆。工业遗址博物馆的大量出现是工业遗产保护运动与博物馆结合的产物。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角度看,博物馆模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它既能很好地保护工业遗产,又能发挥其社会教育作用。收藏、研究与教育是博物馆的三大基本功能,工业遗产在博物馆首先它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博物馆有专业的保管人员,可对工业遗产实施科学保护与管理,这将保证工业遗产比其他保护模式的受到更好的“待遇”。其次,工业遗产在博物馆将会更好地发挥见证历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博物馆有这方面的专家(也可以与行业方面的学术团体合作)对工业遗产进行科学研究,分析其历史的、科学的、技术的、美学的、社会的等各方面的价值,将工业遗产所携带的信息通过陈列展示向公众传播。在深度与广度上,博物馆对工业遗产内涵的解读将超过其他的任何保护模式。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机构,还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与观众互动等多种形式,让观众了解和直接体验工业遗产内涵的方方面面。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博物馆的传播功能所产生的社会教育作用,并将博物馆教育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我们看到在欧美国家,包括工业遗址博物馆在内的许多博物馆除了被列为城市旅游业的重要景点之外,往往还是政府指定的社会教育基地。譬如,英国铁桥峡工业景观区作为一座露天工业遗址博物馆被英国政府列为国内众多的社会教育基地之一,说明它在社会教育方面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露天工业遗址博物馆也和其它考古遗址博物馆、古建筑遗址博物馆、生态(社区)博物馆一样,尽管名称不同,但都是博览园区式的博物馆业态。这种博览园区式的博物馆业态出现,顺应了当今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发展的理念转型,将引领未来博物馆向建筑园区化、展陈多元化、参观游览化趋势发展。

 

博物馆景区化运营思考

 

博览园这种集当今文博展陈、文化演绎、科技互动、创意设计、环境艺术、园区开发、旅游休闲于一身的形式,对博物馆从传统走向现代具有诸多启示:

做强做大博物馆之园区,成为城市文化品牌。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今许多城市都有许多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尤其是博物馆,往往一个城市有几家、几十家、上百家,其分散、大小不一、不利于观众集中参观等弊端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因此,现在许多城市常常将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项目集中一起,打造新的城市文化广场,便于观众集中参观、休闲。而城市文化广场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博览园形式。可见,博物馆群体化、园区化,必将成为趋势,成为城市品牌。现在,许多城市在大力打造“博览园之城”,凸显城市文化个性,拉动城市旅游休闲人气。

 

比如,无锡奋力推进八大博览园建设,通过整合城市优质文化资源,吴文化、桃文化、佛文化、茶文化、太湖文化、旅游文化、工商文化、农业文化等城市文化特征,通过博览园这种呈现形式浓墨重彩地集纳展示。展示馆、体验区、交易区、休闲娱乐区等相结合的博览园模式,为参观者开通了一条了解城市文化的捷径。如旅博园,不仅可以了解“游圣”徐霞客的生平经历,也能认知中国旅游发展的大致脉络;茶博园,不仅是宜兴阳羡茶展示的平台,也是大红袍、普洱茶、铁观音、龙井等中国名茶亮相的舞台;桃博园,阳山水蜜桃是当然的主角,但中国关于桃花的笔墨、戏曲等,亦有全面体现;吴博园,不仅有鸿山遗址可看,也有阖闾都城神秘可探,更有吴地文明、中华奇石可观可赏……立足于本地特色文化,拓展参观者延伸阅读空间,通过观展与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力求“进一园而知天下”,推动旅游由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转变,尽显博览特点。八大博览园呈现的,不仅是城市风光、城市文化、城市历史,也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具体举措。而城市,也将因八大博览园的建成而平增“博览园之城”气质。

 

缺少文物的文化遗产也可以通过博览园形式展览,并可以使今天的博览园艺术品成为明日的遗产。

 

现在很多没有文物或缺少文物的展览陈列也叫博物馆,比如自然科技类博物馆、生态类博物馆、行业类博物馆,他们基本没有文物,只是依靠标本、场景、艺术品、声光电、非遗展示等手段打造博物馆,文博人士往往对这类基本没有文物的博物馆不认可。那么,我们是否要取消他们叫博物馆的资格,将其逐出博物馆队伍呢?其实大可不必。如果这类博物馆通过博览园形式展览,也可做到“今天的杰作,明日的遗产”。

 

西安唐诗博览园项目占地面积180亩,总投资2亿,以五大载体(以园林景观形成优雅的唐诗意境;以雕塑小品再现诗人神采、诗坛趣事;以地景浮雕刻写唐诗精美诗句;以水景喷泉体现诗魂智慧;以互动体验活动引发浓厚的诗情游兴,并建设唐诗文化实物展览馆),十大主题(诗酒、诗画、诗剑、诗花、诗佛、诗茶、诗乐、诗谜、诗趣、诗史)为设想。此博览园的建成,成为彰显盛唐文化、营造大唐圣境、再现唐诗盛景的又一壮举。在十大主题的引导下,在设计将着力展现诗酒之狂放风流,诗画之交融,诗剑之豪放,诗花之清秀,诗佛之空灵,诗茶之闲适,诗乐之风雅,诗谜、诗趣之乐,诗史之厚重。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唐诗文化博物馆!尤其是唐诗博览园里雕塑作品,其艺术水平之高,即使今天不是文物,将来也会成为城市雕塑遗产。

 

博览园是游览体验式的城市文化产业,有利于体现文博事业拉动区域经济。

 

如果说,博物馆对于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城市发展是间接的话,那么,博览园则更加直接地表现出对城市文化产业的贡献。以博览园为平台,许多地方经常举办各种博览会文化经济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干脆将博览园与当地产业结合起来。

 

河北的中国服装文化博览园位于京津冀核心区、永清台湾工业新城(省级工业集聚区、规划面积37.8平方公里)及浙商新城(占地20000亩)中心区,是河北省永清县培植服装产业、构筑文化高地的代表性工程,投资7.6亿元、占地365亩、建筑面积19万平米;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指导下、与北京服装学院联合打造国际、国内服装文化创意与博览的航空母舰。中国服装文化博览园发展定位:借势发展、错位发展;建设京津冀文化旅游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中国服装文化博览园由中国服装博物馆、中国时装创意基地、中国时装发布中心、中国服装文化主题公园、永清霓裳曲大型实景演出广场、丝绸之路展示馆、古文化街等板块组成。其中博览园主要的组成之一的中国服装博物馆,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服装古代馆、服装现代馆、服装民族馆和服装国际馆,各自主题涵盖了不同元素,从建筑设计到内涵它是国内是国内唯一规模最大、内涵最为丰富的服装博物馆;中国时装创意基地不仅是北京服装学院师生实习基地,而且是国内、国际服装设计专家、服装爱好者及国内外宾朋、游客时尚服装设计创意基地;中国时装发布中心定期举办服装展示及国际、国内服装模特大赛,新丝路模特大赛等国际、国内大型赛事将在这里举办;中国服装文化主题公园是国内唯一的融服装、服饰与文化元素完美契合创意与展示的服装文化主题公园;永清冤裳曲大型实景演出广场,每天定时演出一场国内高品位、高水平、有特色的精美演出,给观光旅游、休闲购物宾客以高素质、高境界的精神享受;丝绸之路展示馆以展示缥丝、织造、染整、水上(路上)运输路线图示及沙漠、楼兰古国等主要景点景观为主,让人们了解和感悟丝绸之路的古文明发展史及其历史与现实的魅力;古文化街主要展销浙商服装城生产的国际、国内品牌服装。它将成为展示世界服装文化元素的窗口,演绎中外服装历史的舞台、开展服装文化交流的综合平台,对提升服装产业的文化内涵,引领服装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博览园+研学旅行运营模式是现代博物馆走向景区化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趋势。那些不适合移动的考古遗址、古建筑、工业遗产、自然遗产,以及许多缺少文物的非物质遗产、科普类、艺术类场馆,非常适合建成博览园进行保护和开发,成为游览胜地。同时,对于规划发展众多博物馆的城市,也很有必要将博物馆建设群体化、园区化、景区化,以实现规模效应,形成城市品牌。在博物馆按景区标准建设了室内室外展示、游览、文创服务项目后,还必须大力设计、策划研学旅行课件、线路,以活动促研学旅行,打造高品位、高质量的博览园+研学旅行“博物馆之旅”。

0
相关阅读

商旅文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