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旅游研究报告 > 旅游研究报告

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年度盘点报告(2021)

来源: 文化产业周刊    作者:    阅读:13399    发布时间:2022-03-01 17:43:40

摘要:

第一部分 2021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环境


一、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奠定发展基础


2021年,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形势稳中有进,为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43670亿元,较上年增长8.1%,占全球GDP的比重继续提高;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突破11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同时,新产业、新模式的快速成长有益于文旅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8.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1%;高新产业的快速崛起、群众消费习惯的转变为“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十四五”开局之年,利好政策密集出台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上位规划的接续出台为2021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指明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建成文化强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国家层面,在国务院出台的44个专项规划中,有2个属于文化和旅游领域:部委层面,2021年文化和旅游领域共出台14个省部级规划,即《“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和《“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部委层面,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出台1个主规划及7个专项规划,其中主规划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地方层面,截至20221月,全国约三分之二省级行政区的“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已经出台。


三、“双循环”发展格局拓展市场空间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贸易大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稳居世界前列,有利干促进经济繁荣、社会发展。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1%,国内循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显著增长。我国市场主体不断增多,产业供给体系全面,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升,在这几方面优势的共同作用下,“内循环”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高质量发展进程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第二篇章,也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任务。一方面,超过十亿的庞大网民规模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也为我国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数字科技融合、打通国内大循环、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创新能力和社会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新业态发展、新技术革新、新模式开拓打牢根基。


五、疫情复杂程度超预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面临多重挑战


2021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市场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随着疫情的反复性加大。从国内来看,疫情总体态势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国内爆发本土局部疫情超过20起,抑制了居民旅游旺季的跨省旅游消费潜力。从国际来看,境外病例的大流行和变异毒株的生成为疫情防控带来了不稳定因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旅行服务逆差大幅下降,从2019年的14941.6亿元降至2021年的6430.4亿元



第二部分 2021年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概况


一、2021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整体情况


2021,我国文化产业领域深入贯彻“六稳六保”工作,总体呈稳健恢复态势。第一,总体营收上升,韧性不断显现。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5.8万家增长至6.5万家,营业收入较疫情前增加3万多亿元。第二,三大产业类型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增速最快。第三,九大行业门类营业收入与上年相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43个行业中类营收增长面达95.3%;内容创作生产占比呈上升趋势,充分显示出我国文艺创作总体水平不断提升。第四,文化产业新业态持续增长,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劲。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两年平均增长20.5%,高于文化企业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第五,文物保护利用方式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效能不断提升。第六,文化立法工作稳步推进,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二、2021年我国文化产业重点及热点行业门类发展情况


()广播电视行业

从广播行业看,手机音频用户规模不断增长、媒介融合不断深化、应急广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的作用更加显现。从电视行业看,发行总量下降。2021全国拍摄制作的电视剧备案公示剧目498,15485,用户每日户均收视时长5.83小时,较2019年上涨12.3%。另一方面,治理规范步伐加快。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展开“清朗行动”。从综艺领域看,市场整体表现相对平淡,爆款数量下降。2021年,我国仅有428档综艺上线,近三年来连续持续下降,2021年同比下降5.3%。一方面,政策收紧增加行业变数。网信办和国家广电总局全面叫停偶像类、选秀类节目,卫视综艺也纷纷整顿、改版。另一方面,综艺题材更加垂直细分,婚恋题材成为热点,《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节目创新势头强劲。


(二)电影行业

一是电影市场加快复苏。2021年度我国电影总票房达到472.58亿元,与疫情前相比已恢复70%左右,蝉联全球票房冠军。2021年国产片占据国内电影市场主要份额,尤其是主旋律题材成为电影消费热点。我国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1.67亿。全年新增银幕6667块,银幕总数达到82248块,我国银幕总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二是受疫情影响较大。在严格落实影院上座率不超过75%、中高风险地区影院暂不开放的疫情防控要求下,对比前三年的电影场均人次、平均上座率等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



(三)新闻出版行业

一是建党百年宏观叙事成为主流选题方向。2021年上半年全国587家图书出版单位申报图书选题(含新书和重印书)23.68万种,其中新书约10.48万种。2021上半年共出版429余种党史选题出版物。二是销售情况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6776.3亿元,较2019年降低11.2%,较2020年小幅上升,码洋规模为986.8亿,但和2019年相比,零售市场份额下降了3.51%


(四)演艺行业

一是演艺市场艰难恢复。2021年上半年,演出市场有所回暖,“五一”假期期间全国演出场次约1.4万场,演出票房收入8.6亿元,观演人次超过600万。然而,由于疫情和极端天气影响,截至20218月中旬,北京、天津、河北等20余省市剧场、剧院发布演出取消或延期公告,整体市场仍略显疲软,恢复动力不足。二是在线演艺市场取得长足发展。线上文化演出内容逐渐全面向各个平台、各个领域方渗透。


(五)网络视听行业

一是短视频已成为互联网基础应用。截至20216月。中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占网民整体的93.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占网民规模的87.8%”。从用户的年龄层次看,10岁及以上网民观看短视频的比例为90.4%,其中50岁及以上“银发e族”用户占比超过四分之一。二是网络视频在高质量创新性发展方向步伐坚实。2021年,网络剧全年上线数量200部,重点剧目188;网络电影全年上线数量531部,分账票房超过1000万的网络电影60;网络综艺(广义)全年上线数量452;网络纪录片全年上线数量377部,海外传播纪录片14;网络动画片全年上线数量(广义)359部,原创动画片68部。三是网络音频仍然保持高速发展。2021年中国在线市场的活跃用户规模已达到8亿人次,其中在线音频细分市场的月活跃人数稳定在3亿人次,且呈现出稳步上涨的态势。


(六)游戏行业

一是移动游戏仍是游戏市场主流。2021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965.13亿元,同比增长6.4%;游戏用户规模达到6.66亿人,同比增长0.22%;移动游戏依然占据国内游戏市场主流,总收入占比为76.06%。二是游戏市场监管政策趋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游戏审查评分细则》等系列政策文件。


(七)广告行业

广告行业总体保持稳中有进态势。一是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万亿元大关。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头部企事业单位广告业务收入已经达到94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91%,二是市场主体显著增加。企查查数据显示,以“广告”为关键词进行企业检索,2021,全国新增广告相关企业1846824家,2020年全国新增广告及相关企业1531105家,较去年增长20.6%。三是互联网广告行业表现良好。2021年市场规模约为5435亿元,较2020年增长9.32%;营销市场规模约为6173亿元,较2020年增长12.36%,广告与营销市场规模合计约为11,608亿元,较2020年增长11.01%


(八)艺术品行业

艺术品市场略有回暖。一是成交总额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21年上半年,中国共术品拍卖市场共计156家拍卖公司参与上拍,成交总额为286.85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同期上涨了31.48%。二是线上交易额创新高。受疫情影响,国际交易活动大幅减少,国内网络专拍迅速普及。2021年,永乐、十竹斋等国内一线阵营拍卖行,均在微拍堂开展网络竞拍;2021年中国嘉德来自网络的新客户数量同比增长逾2倍,首次推出的“818”网拍嘉年华大获成功,实现总成交额7333万元,平均成交率达94%


三、2021年我国旅游业发展整体情况


2021年对于我国旅游业而言是机遇与挑战与并存的一年。第一,大众旅游时代来临,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进程加快。旅游已成为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的刚性需求,旅游业与文化、康养、体育、教育等各领域的融合深度进一步凸显。第二、国内旅游市场有序恢复,出入境旅游市场某本停滞。假日旅游有力带动全年旅游消费。2021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与2020年相比均有增长,且分别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54%51%。第三,局部地区旅游热度不断攀升。西北旅游热成为区域旅游经济中的一大亮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2021年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较2020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第四,人均出游花费不断增长,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增速较快。2021年我国人均出游花费899.28元,已超过2019年疫情前水平。第五,疫情影响仍在持续,旅游企业生存面临考验。以出入境为主营业务的旅行社生存仍较为艰难。根据部分旅游上市公司公开数据,2021年景区类上市企业表现较好,而0TA板块市值全线下跌。


四、2021年我国旅游及相关产业部分门类发展情况


(一)旅游出行

受疫情影响较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从民航、铁路、公路旅客运输量来看,三大主要出行方式的总体运输量与2020年相比仍呈现下降态势。其中,民航、铁路旅游运输量虽然稍有恢复,但距疫情前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公路旅客运输量仍在以较快速度下降,运量不及疫情前水平的50%。说明疫情仍是影响旅游出行行业的重要变量,熔断机制影响下的省际旅游出行受阻。


(二)旅游餐饮

餐饮市场已实现由负转正,恢复速度较快。2021年全国餐饮收入46895亿元,与上年相比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18.6%,较2020年、2019年分别增加了7368亿元、174亿元,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21年全国人均餐饮消费3320元,同比增速由负转正为18.6%。《2021年中国餐饮市场分析及2022年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全国各省区餐饮市场增速全部都由2020年疫情初发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广东省、四川省、浙江省等传统餐饮产业大省复苏态势向好,餐饮规模接近于或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三)旅游住宿

酒店业探索“酒店+”多元业态,民宿市场快速兴起。第一,在本地游成为热点后,酒店业为吸引本地客流不断尝试“酒店+”业态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以电竞酒店为例,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3500余家电竞酒店相关企业,2020年有近1000家相关企业成立,该年年度注册增速达118%2021年,电竞酒店相关企业年度注册数量达到1600余家,同比增长60%。第二,2021年旅游住宿市场表现最亮眼的是民宿市场的逆势上涨。民宿数量增长主要以西北地区为主,宁夏、新疆涨幅同比超过140%


(四)旅游游览

旅游优质项目供给带动旅游游览业态更加丰富。据文旅部最新数据披露,截至20218月,全国已有A级旅游景区1.3万多家,其中5A级景区306;国家级度假区4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583个。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公布。同时,2021年我国大型主题公园从2020年的50家增长到64家,北京环球影城开园、乐高乐园和泡泡玛特主题公园正在筹建。此外,传统的博物馆景区也凭借近年来的博物馆热潮吸引大批年轻群体参观。


(五)旅游购物

文商旅综合体成为新趋势,免税购物迎来新高潮。2021年,旅游购物场景更加多元,以“商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文商旅综合体产品成为新趋势,推动文化旅游和商业的全面融合。同时,2021年免税购物也迎来新一轮高潮。据统计,2021年海南10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601.73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免税销售额504.9亿元,同比增长83%;免税购物人数967.66万人次,同比增长73%;免税购买件数5349.25万件,同比增长71%。海南省免税店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销售渠道实现了平均增速连续两年领先国际水平,成为全国免税行业的一枝新秀。


(六)旅游娱乐

旅游演艺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但也具备较大市场吸引力。2021年,张家界旅游景区因《张家界·魅力湘西》演出导致疫情扩散将旅游演艺的安全性推向社会舆论焦点。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新增旅游演艺行业相关企业940家,2020年新增643家,而2021年仅有290家,较2019年大幅下降;截止到20222,全国旅游演艺行业相关企业5783家,其中广东省、贵州省、安徽省、四川省、陕西省、海南省六省份相关企业超过300家,共计2583家,占据44.6%。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从20216月对外正式营业以来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收入1.4亿元。


第三部分 2021年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特征


一、上位政策系统思维显著,统筹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国家相关部委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底层思维,综合考虑疫情防控、国内外环境、区位差异等多重因素,就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制定出台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多项规划,紧扣我国区域重大战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推动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各省市区也在积极对标国家政策,从系统思维出发制定适宜本地区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目前,陕西、湖南、江苏、甘肃等省份已经发布了地方“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河南省、天津市等少数地方发布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此外,浙江、湖北、安徽等地也已或即将制定“十四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二、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从被动适应变为主动拥抱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发展的效能不断增强,数字文旅产品不断丰富,数字文旅消费新业态日益多元。在文化产业领域,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及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数字新业态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发展态势迅猛,营业收入逆势上扬。在旅游业领域,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催生出了预约旅游、智慧旅游等新兴业态。《2021年国内旅游预约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旅游预约人次比2019年增长了47%,全国各地均推出门票降价或免费游的优惠政策,2021年旅游预约门票交易总额比2019年增长17%2021年预约增速显著超过了2020,预约模式在景区中的应用正在快速推进。


三、供给优化与需求适配相互促进,新兴业态层出不穷


2021年,文旅产业在供需两端同时发力,结合疫情防控需要与民众美好生活需求,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供给,催生出了一系列供需适配的文旅消费新业态。一是场景化消费满足体验感需求,沉浸式业态蓬勃兴起。二是在地旅游满足旅游需求,轻旅行、周边游兴起。三是夜间经济潜力释放,夜间文旅成为居民消费新选择。艾媒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夜间经济发展规模突破30万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5.0%,预计到2021年将增至36万亿元。20211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共计120个项目入选。


四、横向跨界与纵向联动愈加多元,“文旅+”进入深化期


从横向来看,2021年文旅产业进一步打破了自身的边界和局限,深度融入社会发展,助力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在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中涌现出了一系列新兴业态。一是“文旅+扶贫”,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快速兴起。二是“文旅+教育”,“双减”政策下研学旅游迎来发展新契机。三是“文旅+体育”,冰雪旅游迎来窗口期。四是“文旅+健康”,休闲康养旅游需求亟待释放。五是“文旅+工业”,工业遗产成为打卡新地标。六是“文旅+公共服务”,文旅产业与公共服务协同并进成效显著。从纵向来看,联动发展日益深化。“演艺+旅游”“网络文学+动漫+影视”“IP+主题公园”“博物馆+文创”“非遗+旅游”等文旅领域内部门类间的联动发展日趋紧密。


五、文化大美,新时代中国美学与文化自信有机融合


2021年,多重因素叠加下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显著提升。一是传统文化持续破圈,生动诠释“华流才是顶流”。三星堆遗址文物出土、河南卫视的传统文化精品节目持续“破圈”、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让大众充分感受到了“中国美学”的意蕴。二是红色文旅作品唱响新时代主旋律。2021年,电视剧领域,以《觉醒年代》《功勋》《理想照耀中国》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作品深受观众喜爱;旅游领域,100条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发布。三是国潮崛起,新国货品牌发展迅猛。近年来,除传统老字号品牌稳步发展外,古风美妆、国风潮牌等各种新国货品牌发展迅猛,成绩亮眼。


六、“P塑造+平台赋能”,社交传播成为文旅传播全新表达


社交传播以IP为社交“货币”,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融媒体平台建立社交关系,营造圈层体验,持续精准宣发,最终实现IP引流与价值变现。2021年,迪士尼小狐狸“玲娜贝儿”爆红出圈,“川沙妲已”这一具有本土特色的名字便衍化而来并成为了“社交货币”,借助网红在社交平台的带动以及受众“自来水”效应般的不断转发,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及网友智慧的IP顶流便悄然诞生。与此同时,文旅传播中的语态变革也从电视语态逐步过渡到社交语态。


第四部分 2021年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问题


一、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我国文旅应急体系尚不健全


在疫情持续程度和影响强度凸显的背景下,我国文旅应急管理体系仍不够完善。一方面,文化产业应急体系尚未健全。应急情况下,如何尽可能保持文化市场资源合理配置,如何辅助中小微文化企业进行风险应对等方面的内容尚不成体系,明确的文化应急管理政策法规仍属空白。另一方面,旅游业应急体系的常态化、全流程化、标准化、数字化等方面存在短板。实际情况表明,2021年疫情“余波”的威力对于实体经济尤其是线下文化和旅游相关行业的冲击依然不减。因此,对于2020年开始反复出现的“后疫情”概念,文旅从业者们要以审慎态度研判,以积极行动应变,于危机中寻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二、新兴领域政策法规滞后,行业监管面临挑战


2021年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复苏调整的第二年,出台的政策涵盖了金融扶持纾困、中小企业发展、行业市场监管、产业融合等方面。但是行业发展速度往往快于政策制定的速度,更快于法制定的时序,这既是客观实际,也是必须直面的难题。首先,从立法角度来看,文化立法内容的前瞻性和涵盖面仍有不足,旅游立法也需与时俱进。其次,从政策制定角度来看,文化和旅游相关政策仍然存在滞后现象,政策针对性、精准性仍有提升空间。其三,2021年仍是文化和旅游行业屡经考验的振荡期,在政策出发点和着力点上,对于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的倾斜度有待提高。最后,从行业监管角度来看,新业态的快速迭代以及新领域法律法规系统性不足的双重因素叠加,使得市场监管难度加大。


三、需求潜力未被充分激活,高质量供给不够充分


2021年居民文化和旅游需求潜力均有所稀释。文化消费需求方面,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599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8%,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旅游消费需求方面,对比近五年来的数据,全国居民出游意愿数据无明显提高,基本平均保持在83%左右。另外,从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来看,2021年将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57%53%,依旧存在较大的提振空间。


文化和旅游产品的供给水平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差距,“过剩”与“短缺”并存局面依然存在。例如,结构性的供给不足与愈发多元的旅游需求不相适应。“双减”政策实施之后,亲子旅游、研学旅游需求集中释放,但目前市场上仍存在既无“研”也不“学”,粗放低质的研学产品。在冰雪旅游领域,有35%左右游客的游玩时间只有两到三个小时,这与当前中国冰雪旅游产品更多集中在冰雪观光和滑雪等领域,缺乏综合性、高品质冰雪休闲度假产品的现状有关。

四、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严峻


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严峻。从区域来看,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加强的背后是区域差距逐步扩大的隐忧。对比近五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数据,从占比来看,东部地区营收占比连续扩大,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占比持续缩小。旅游业东、中、西部区域差距有所缩小,但总体上仍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不平衡特征。从城乡来看,差距缩小的进程比较缓慢。城乡差距一方面体现在以信息化、数字化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普及和建设情况差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能力与意愿的差异上。2020年城镇居民出游花费1.80万亿元,占国内旅游出游花费的80.7%;城镇居民人均每次出游花费870.25元,是农村居民人均每次出游花费530.47元的1.64倍。


五、技术应用效能不足,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有待深化


内容创新动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不足是2021年我国文化旅游产品高质量供给仍然不足的主要原因。综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情况,一方面,虽然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在文化生产领域和文化创新领域,数字资源投入仍然不足。文化创新、设计、生产制造等核心环节的实质性数字化发展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数字文化消费端的强劲发展,未能有效倒逼数字文化生产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难以与传统产业融合,从而实现对既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系统性解构与重建。另一方面,已催生出的新业态数字化表现形式相对浅表化,对于技术形态的关注有时会大于文化内容本身。另外,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线上文化和旅游消费模式作为最初的“应急”之举,其与线下体验行为的融合实效仍有待考量。


六、学科体系有待完善,文旅人才储备尚有空缺


第一,文化产业和旅游的学科地位与其产业地位不相匹配。目前文化产业本科学科仍为二级学科,硕士、博士培养尚无统一的学科归属,未能进入交叉学科,也未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名单。“旅游管理”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为一级学科,但在国务院学位办《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里不属于一级学科。第二,文旅领域复合型人才存在缺口。文化产业和旅游管理都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文旅融合走向深化的背景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第三,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工作有待深化。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示了19个单位入选首批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长期以来,智库的重要地位没有受到普遍重视,目前仍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文旅高端智库。


第五部分 2022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部分行业思考


一、数字出版产业规模或将超越传统新闻出版产业


“十三五”时期数字出版领域发展势头强劲,整体收入规模持续增长。从2016年的5720.85亿元到2020年的11781.6亿元,2020年数字出版产业全年整体收入规模已突破万亿元。从整体发展态势来看,数字出版领域收入增速呈现“V”字型特征,增速明显快于传统新闻出版产业,具有强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在统筹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和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数字内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2022年数字出版领域将继续深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出版服务领域的高水平应用。未来,数字出版的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的匹配度更加精准,其管理和服务能力也将在知识获取、共享、应用等环节得到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知识创新协同链条和知识服务体系将不断完善发展。


二、电竞产业将成为城市文化发展新赛道


2021年电竞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一是电竞领域政策关注度不断提升。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纷纷出台政策法规鼓励电竞新业态的融合发展。2021年全国多个省市区相继出台支持性政策从电竞赛事、电竞基础设施等方面推动电竞领域发展。二是电竞领域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电竞生态市场不断扩张。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电竞企业新增注册21212家,同比增长158.75%。随着EDG战队夺得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奖杯、电子竞技作为正式项目加入2022年杭州亚运会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的出现,预计电竞领域在2022年仍将获得较高关注度,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一方面,“申竞+文旅”、“电竞+酒店”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上中下游产业链条将愈加完善。另一方面,新基建的稳步推进以及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电竞的结合或将在赛事内容、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等方面带来新契机。


三、“双减”背景下艺术体育培训领域将迎来转型机遇期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要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养和审美水平,普及艺术知识,加强艺术培训。“双减”政策发布一月余,国内艺术类、体育类培训机构新增3.3万余家,同比暴增99%。近年来,我国艺术培训领域成长速度显著,呈现较快增长态势。艺术教育培训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23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150亿元。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0-14岁人口达2.53亿人,占总人口的17.95%。庞大的青少年群体为艺术培训领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显示,2020,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27372亿元,增加值为10735亿元。从内部构成看,多数体育产业类别受疫情因素影响,增加值出现下降。然而,以非接触性聚集性、管理活动为主的体育服务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体育教育与培训总量为2023亿元,增加值为1612亿元,增速较为明显,5.7%,占整个体育产业总规模的7.4%。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冰雪体育运动将掀起新的浪潮,体育培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四、康养旅居将成为银发一族新选择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8.7%。在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同时,老年群体消费能力也在提升,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更加旺盛,旅居养老随之成为新的养老模式。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预测到2022年将达到9190亿美元。2021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指出要促进养老和旅游融合发展。引导各类旅游景区、度假区加强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建设康养旅游基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提出,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未来,康养旅居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以康养运动游、温泉旅游等健康养生为特色的康养旅居业态将更加丰富。


五、体育旅游将持续升温并向大众化发展


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休闲运动开辟出新市场,滑雪、漂流、攀岩、徒步、翼装飞行等细分市场愈发受到人们关注。《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也明确将体育旅游作为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三大领域之一。202111月,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认定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张家口市太舞滑雪小镇、吉林市北大湖滑雪旅游休闲度假区等47家单位为中国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关于开展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认定工作的通知》中认定北京延庆海陀、河北崇礼、陕西太白鳌山、新疆阿勒泰和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等12家滑雪旅游度假地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企查查数据显示,与体育旅游相关的企业从2019年的新增5.24万家到2021年的新增23.52万家,同比增长348.85%,体育旅游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冰雪旅游将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一方面,场景的延伸和拓展将丰富人们户外运动方式。公益跑、马拉松、街头夜跑等将给人们带来更多乐趣。另一方面,体育旅游品牌化趋势将更加明显。知名赛事、著名体育俱乐部等热门体育娱乐活动将带动区域体育旅游发展。


六、集成技术群日趋成熟或将激发元宇宙、NFT无限可能


2021,“元宇宙”概念火爆出圈,成为全网热议话题。百度搜索指数显示,从20219月起,关于元宇宙的搜索频次显著提升,在202112月份达到峰值,最高搜索量达62068次。国内外企业巨头的纷纷布局以及“元宇宙”列入《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迹象充分表明,未来元宇宙的发展或将开启集成技术群竞争的新态势。与此同时,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的NFTNon-Fungible Tokens)正在广泛地应用于数字艺术品交易、游戏、音视频等行业中。从未来趋势看,一方面,技术的加持为元宇宙、NFT等虚拟世界未来新图景提供技术前提,衍生出更多的商业形态和产业图景,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集成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数字文化迎来新的发展。此外,随着元宇宙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紧密结合,文化元宇宙、旅游元宇宙或将成为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感官升维的新方式,为未来虚拟世界的发展激发无限可能。

0
相关阅读

商旅文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