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阅读:12101 发布时间:2021-03-23 14:36:31
一、基本情况
南川区位于重庆南部,地处渝黔、渝湘大通道交汇点,幅员面积26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万。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先行先试区,我区以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的发展思路,切实发挥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优厚的三优禀赋,以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主城都市区为战略目标,通过推动产城景、农文旅融合,着力建成为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心城区后花园、主城都市区会客厅。2020年,全区接待游客2067.9万人次,同比恢复82.6%;旅游综合收入85.5亿元,同比恢复81.8%(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01万人次,同比恢复83.1%;乡村旅游综合收入36.5亿元,同比恢复82.9%);全区现有5A景区1个、市级旅游度假区1个,3A景区5个、国家喀斯特生态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加强组织联动,成立了区旅游工作和大健康产业领导小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旅游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和战略部署,将全域旅游发展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成立了旅游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8个项目指挥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推进“1+3+N” 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组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设立旅游警察支队、旅游巡回法庭和工商分局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联合执法,累计查处案件100余件,调解纠纷300余件次;建设旅游产业监测和应急指挥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建立全域旅游发展指标体系;强化行业自律,加强涉旅行业协会指导监管,成立农家乐协会、餐饮住宿业协会、旅行社联盟等,推动设立旅游民宿协会。
(二)强化政策保障,做好全域旅游顶层设计。把全域旅游发展纳入我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确立为我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印发《南川区推进全域旅游化战略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民宿的意见》和南川区支持旅游民宿发展10条政策,区发改、财政、国资金融、商务、农业等部门相继配套出台专项支持政策;精心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和景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建立人大、政协督导评议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区财政设立每年2000万元旅游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旅游宣传营销专项资金,整合政府平台公司和旅游企业资金5000余万元,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和宣传营销;争取乡村振兴计划指标、市级扶贫用地指标,推行旅游项目点状用地政策,优先保障旅游项目用地;重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持续举办导游培训、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区组织、人事、文旅、规划等部门联合建立了200余人的专家智库,隆化职中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与区内外旅游企业联合培养旅游服务技能人才,出台《南川区企业高级人才奖励扶持暂行实施办法》,安排专项资金奖励旅游高级人才。
(三)提升公共服务,完善全域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从主城1小时上金佛山”的目标,依托境内“九高四铁”(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5条、铁路3条),全面建成“四环三快五连线二索道”,加快构建“快进畅行慢游”旅游交通体系;建成综合交通换乘枢纽、黄泥垭隧道、金佛山南坡旅游公路、天马旅游公路,加快推进金(山)—头(渡)路、山王坪旅游公路、大(有)—合(溪)路、金佛山西坡—北坡环线公路建设,通景公路全部达到2级以上公路标准,完成乡村旅游公路和旅游连线公路改造提升800余公里;推进渝湘高速大观服务区、南道高速金佛山东服务区建设复合型旅游服务区;金佛山、大观园游客集散中心加快建设,大观园游客集散中心2020年10月建成投用,金佛山南门、北门游客接待中心全面开工建设,各景区景点游客服务中心建成或逐步实施提升;新(改、扩)建景区景点停车场5个,新增停车位1800余个;投放城市旅游观光巴士,开通主要景区旅游客运班线4条,完成旅游交通标识190余块、景区导览图和标识牌5000余块;新建或改造提升旅游厕所149座,5A景区旅游厕所按要求设置了第三卫生间;建成金佛山景区旅游信息中心和应急指挥平台,开通入境欢迎短信、旅游高峰预警信息、客源地分析监控等景区人流量监测和大数据应用服务,全区涉旅场所实现免费WIFI、通讯信号全覆盖,开通主要景区门票在线预订、网上支付、线上导览、信息查询。
(四)优化供给体系,推进全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业与文化、商贸、中医药等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业态丰富,推动观光旅游向康养旅游、体验旅游、深度旅游拓展。全区建成5A景区1个、市级旅游度假区1个、3A景区5个、国家喀斯特生态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围绕培育赏雪滑雪、山地运动、中医药养生、避暑休闲、禅修文化“五大特色”旅游产品,引进良瑜国际养生谷、兴茂国际旅游度假区等10大旅游综合体并逐步开工建设;建成南川东街、大观原点、重庆梅园、神龙峡冰泉水乐园、金佛山药用植物博览园等一批精品景区,推出“十二金钗大观园”乡村旅游品牌;推出3+1 “南川好礼”大礼包,评选出南川名小吃10个、南川名菜10个、合香香坐垫荣获“2020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方竹笋团圆宴获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3个、南川美食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菜品2个;全区现有星级酒店9家,达到四星级及以上酒店4家,主题酒店4家;高标准创新升级打造《川军血战到底》沉浸式精品文旅演艺节目,高水平举办博鳌康养文旅论坛金佛山峰会、绳命.金佛山国际绳索救援赛、读懂中国金佛山峰会、金佛山国际登山赛等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节会赛事,高效率持续举办了金佛山旅游文化节暨杜鹃花会、金佛山冰雪节等传统节会活动。
(五)规范秩序与安全,切实保障游客权益。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的通知》,建立风险隐患台账,开展旅游综合执法1000余次,查处问题和隐患300余条,责令限时100%整改完成;开通全区统一的旅游服务投诉举报电话,旅游投诉结案率达、反馈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建立了旅行社、星级饭店、A级景区、温泉企业日常监管台账;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完善,定期开展安全、消防、应急救援等演练;组建旅游志愿服务队200余人并常态化开展活动;旅游警察支(大)队调解纠纷300余件次,依法移送起诉38起,判刑15人,行政处罚23人;近四年未发生重大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重大旅游投诉、旅游负面舆情、旅游市场失信等市场秩序问题,游客满意度连续保持全市前三名。
(六)协调资源与环境,促进全域共建共享。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立旅游企业“日周月”“三清三进”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开展全区景区景点、旅游通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建立旅游项目开发与两污系统“三同时”制度,近三年未发生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件;把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新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田园综合体,通过举办乡村集市、鼓励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民宿等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和旅游富民;免费开放城市公园,建立军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人群景区价格优惠制度,实现全面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七)扩大品牌影响,推进旅游开放发展。每年整合资金7000余万元旅游宣传营销专项资金,出台《金佛山景区组团营销奖励办法》,企业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建立多方主体联动的营销机制;在央视的等媒体持续投放广告,利用高铁、机场、高速路加大形象宣传;参演《魅力中国城》获评十佳魅力城市;举办国际绳索救援大赛、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等系列活动,每年举办乡村旅游节会活动16场次,举办都江堰、西安、广州专场旅游推介会,与市文化旅游委联合主办重庆文旅大篷车四川巡游活动,举办了博鳌康养文旅论坛金佛山峰会,持续放大“金佛山.福南川”品牌效应;近三年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均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
三、示范意义
南川区的全域旅游发展,以深化改革为牵引,以融合发展为路径,以中医康养为突破,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全域旅游品质、延伸旅游产业链价值链等各方面有特色有亮点,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是以深化改革为牵引,迈开了全域旅游的新步伐。发展全域旅游,创新是核心,关键在改革。金佛山是统领南川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版块,但由于历史原因,金佛山旅游形成了“一山多主”“两龙治山”的经营管理格局,存在着民营企业实力不强、投资能力有限,两个企业画地为牢、相互制约、扯皮不断,政府规划不能落地、难以实施等体制弊端。为此,南川区抓住金佛山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这一“牛鼻子”,成立由区委书记和区政府区长任组长的金佛山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化大力气,下大功夫,通过经营权回购、股权重组等方式,重新掌握了金佛山旅游开发经营的主导权,彻底破解了长期困扰南川旅游发展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与此同时,南川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开展深化全域旅游的体制机制改革,成立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推进“1+3+N”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将全域旅游发展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等重大举措,以改革焕发了南川区全域旅游的生机活力,加快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步伐。
二是以融合发展为重点,拓展了全域旅游的新途径。走融合发展之路是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旅游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南川区通过实施“两大融合工程”,不断拓宽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径。一是大力实施“景城乡融合发展”工程,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实现“景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格局与发展方向。二是大力实施“旅游+”融合发展工程,以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为抓手,把方笋竹、古树茶、中药材、南川米打造成为既是南川的特色农业,又是全域旅游的“南川好礼”。以建设中医药产业园区和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商品,加快实现工旅融合发展。以三线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不断拓展文旅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以开发“金佛+春夏秋冬”旅游产品,围绕“山、佛、药、林、泉、雪”做文章,培育更多经典文旅品牌。着力打造东街文旅商业综合体新名片,变游客“不进城、不过夜”为过夜游、深度游,完善全域旅游供应链。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观光游向康养游、体验游、深度游拓展。
三是以中医康养为突破,开辟了全域旅游的新局面。南川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医药研究实力较强,又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和重庆市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相依托和配套,发展大健康产业,推进“旅养融合”,成为南川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突破。围绕建设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定位,以打造“世遗净土·康养胜地”为目标,以“中医药康养+全域旅游”为主题,充分发挥气候、森林、温泉、医养、运动五大资源优势,着重发展“森林康养、文旅康养、中医康养、运动康养”四大业态,不断做靓“养生、养心、养老”三养品牌,加快建设良瑜国际养生谷、乐村兴茂度假村等八大康养旅游综合体,现已基本构建形成了南川城区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和中医药文化集聚区,金佛山、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中医药科技产业园3个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多个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形成了的“1+3+N”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格局。2017年,南川被列入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四、创新亮点
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在于创新。南川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立足自身特点,创新思路举措,构建了南川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走实“两化路”,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南川答卷”。南川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进程中,充分利用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优厚的“三优禀赋”,牢固树立“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一方面,始终坚持把保护绿水青山作为全域旅游第一要务,严守耕地、森林和湿地三条红线,切实担负起构筑长江长游生态屏障的历史责任。另一方面,不断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南川路径,将生态旅游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走生态发展路,建生态旅游区,实现了生态旅游与群众增收的良性双赢。2020年全区共有37598人受益生态旅游实现了脱贫,乡村旅游已成为南川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2017年以来全区乡村旅游人次累计达到6134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超过145.3亿元。庙坝村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森林村庄”,金龙等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金佛山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南川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南川答卷”。
二是实施“景城乡一体化”战略,探索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南川实践”。立足南川城区与世界自然遗产金佛山、重庆生态农业大观园紧密相连的地域空间特征,以及1刻钟可相互通达的便利交通条件,科学统筹景区、城区、乡村三个板块,大力实施“景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景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主城都市区后花园,建设高品质宜居宜游之地。实行景城乡一体规划、多规合一,布局100平方公里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城区至金佛山“景城一体”旅游经济带,大观园“景村一体、农旅融合”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实现旅、文、商、农等“多业融合”,形成“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的空间格局。一方面,“景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丰富和拓展了“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路径,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贡献了南川智慧。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景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了南川全域旅游的升级版,探索了全域旅游的“南川实践”。
三是率先开展“双城旅游互动”,体现了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南川作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南川区率先开展了“成渝地·巴蜀情”2020文旅大篷车巡游营销推广活动,与都江堰等川渝城市结成旅游联盟,创建了宣传营销联动、景区游客互送、政策同步优惠的协作发展机制。金佛山景区联合四川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峨眉山-乐山、青城山-都江堰等景区,打造川渝地区世界遗产之旅精品线路。加强与四川省“佛—道”文化交流,共同培育佛道养生养心产业。推动南川龙崖城与南充青居城、苍溪大获城、广元鹅顶堡、合川钓鱼城等宋末抗蒙(元)山城防御体系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开发抗蒙(元)山城防御体系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川在“川渝双城旅游互动”中,发挥了排头兵和探路者的作用,担当了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南川责任。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