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Home > 历史文化名村镇

赤坎古镇

来源:    作者:    阅读:12518    发布时间:2021-09-27 16:55:06

摘要:

赤坎位于广东江门开平,是开平一座有着超过350年历史的古镇,因建于“赤土高地”而得名,镇中江水环绕,古树婆娑,几百年来镇中古朴的建筑风格和民俗风貌几乎未曾改变,这也使古镇成为了许多影视剧制作团队的重要拍摄基地。 赤坎镇现存可供参观的街道建筑,大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华侨出资兴建。镇中的堤西路、中华西路、堤东路、中华东路等街道拥有600多座骑楼依水而建,串联出一道独特的侨乡景象,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也使游客仿佛在岭南乡镇与西洋古城中来回穿梭,其情趣妙不可言。


一、基本介绍

赤坎镇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经济开发区内,开平市中部的潭江之滨,毗邻市区三埠,距开平中心城区12公里,上接恩平、阳江,下通江门,广州,北连鹤山、高明、新兴,南往台山,面积61.4平方公里(其中镇区5平方公里),人口4.6万,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达9万多人。历史上曾是开平县城所在地,后来才挪到三埠镇,即现开平市区。赤坎镇原先由新会县分割出来,由于潭江的各支流包围着赤坎镇。

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乡村,北岸则是城市,清一色的骑楼,远比开平老街庞大的洋楼群。沿江的堤东堤西路,里面与之平行的中华路,夹在两条大路间还有一条叫“二马路”的小路,这是与江平行的三横,还有许多纵马路与它们交叉形成城区的路网。赤坎镇有一番中西合璧的古朴味道。因此有“中国第五名古镇”之称。

赤坎镇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教育强镇、江门市十大特色镇街(截止于2013年1月5日)。

2016年10月,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二、景点景观

南楼

南楼高五层,外面布满弹孔。司徒氏七烈士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25日凭此楼抗击日军,坚守7天7夜的英雄事迹,南楼也因而成为侨乡人民坚贞不屈、为国捐躯的不朽历史见证,开平民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辉楼

景辉楼置身在赤坎镇的欧陆风情街,与赤坎影视楼仅一墙之隔,是了前往参观了解赤坎古镇百年历史的场所,景辉楼是岭南水乡的骑楼,以民国时期名医张景辉而命名。楼高三层,建筑长45米,宽5米,楼高三层。每层都有双客厅、双寝室、双开放式楼梯,垂直天窗,桥式天井,属典型的岭南古镇骑楼民居。

欧陆风情街

赤坎镇的堤西路被誉为欧陆风情街,沿路商铺建筑风格保存良好,充满1920年代的味道。早年旅美、欧的本地华侨带回国外建筑图纸再融合本地传统建筑风格,建造出一批中西合璧的楼房。其特色主要体现在楼顶建筑。

司徒氏图书馆

1920年,司徒族人开设阅览室。1923年,动工图书馆,1925年,司徒氏图书馆大楼在东堤潭江之滨落成,旅居海外的司徒氏和当地司徒氏共筹得4万多银圆,建筑风格为欧式,建成后馆内藏书逾万册,馆内陈列本族名人事迹,藏品还包括慈禧太后题字等。1926年,再置美国机械钟,上链一次大钟可以运转一周。

关族图书馆

1925年,关族人组成家族图书馆组委会。1927年动工图书馆,1929年建成关族图书馆,矗立在赤坎上埠堤西河畔,与堤东的司徒氏图书馆遥首相望,购买了《四库全书》、《万有文库》、《廿四史》三部作品和选购了德国大钟。

迎龙楼

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的迎龙楼,东距开平市6千米,是开平市现存较早的碉楼,为关氏家族所建。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关氏家族立村之初,这里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为防洪涝,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建起了迎龙楼。它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152m2,砖木结构,楼高11.4m,为全村制高点。楼顶的建筑形体没有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非常传统,是开平碉楼原始的模式,代表了开平碉楼的早期形态,保存完好 。

影视城

2005年建成了赤坎影视城。该城占地6万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人民币 。早在1939年,就有电影人司徒慧敏在本地拍摄抗日电影《保卫大四邑》。此后陆续有《三家巷》、《香江风云》、《六两金》、《南线大追歼》、《香港的故事》、《阮爱国在香港》等影视作品。从早期红线女表演的粤剧《山乡风云》、1983年拍摄的《廖仲恺》,以及分别于1989年和1994年拍摄由许冠杰主演的香港电影《半斤八两》和成龙、梅艳芳主演的《醉拳Ⅱ》,还有电视剧《敌营十八年》、《暗香》、《东山飘雨西关晴》和电影《秋喜》、《让子弹飞》、《一代宗师》等影视作品。

加拿大村

加拿大村位于325国道赤坎镇路段旁,是虾村下属的一个村,“加拿大村”具有浓厚的欧陆风情。楼房底层正面饰以罗马柱,二楼、三楼正面多为3个圆拱,下为圆柱,档房内的神台也建成圆拱形并饰有罗马柱。在门楣、窗台、阳台多处都刻有精美的欧陆式雕花,但许多地方仍保留了中国传统特色,可谓中西合璧。因为全村楼房均为旅居加拿大侨胞所建,故被称为“加拿大村”。村口还有一座碉楼——四豪楼。有浓郁的南洋风格的“春如”庐,门前两棵槟榔树已有80年树龄。

骑楼建筑

骑楼建筑是赤坎镇的一大特色,全镇共有三公里、约六百座骑楼,当中尤以堤西路一最壮观,构造也极讲究,几乎一楼一顶,各式的西洋屋顶壁面后是传统中式“金”字型瓦顶,巴洛克风格的屋顶装饰,镶嵌了彩玻璃木窗,石雕精美的小台,淡黄、暗红的外墙。

赤坎镇的骑楼连绵成一片,在小镇中夹道林立,堤西路、堤东路、中华路、牛圩路等几个路段几乎都由骑楼组成。册内的骑楼有近600座,即便以每座宽5米计,骑楼街的总长度也接近3公里。骑楼通常有四五十米长、3层楼高。沿堤西路向内,中华路等路段的骑楼楼顶装饰逐渐简单,而到了内街牛圩路,骑楼几乎都降为两层,楼顶的装饰也是草草了事。在骑楼街的精华区堤边街道,偶尔有防守的堡垒——碉楼和西式风格的钟楼夹杂骑楼群间。

三、地理环境

位置

赤坎镇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经济开发区内,开平市中部的潭江之滨,毗邻市区三埠,距开平中心城区12公里,上接恩平、阳江,下通江门,广州,北连鹤山、高明、新兴,南往台山,距国家一级口岸三埠港18公里,距佛开高速公路出口28公里,325国道和珠江一级支流——潭江横贯全镇。从325国道入墟镇的干道新扩宽为30米的水泥大道,另有江南、江中两条水泥公路纵贯全镇腹地直通市区。水路沿潭江可通航到省、港、澳,并可通航20吨级船只。市政策建设总面积61.4平方公里,辖23个管理区。

地质

赤坎镇耕地面积29923亩,成土母质基本是砂贡岩,风化谷底积物、河流冲积物。按其地形环境和成土母质来源,大体可分:水稻土、旱地土、山地、林地三类。潭江两岸的河流冲积区,主要土壤有泥田,沙质田和赤红土(旱地占多数)特点是地下水位高、酸性很大。

地貌

赤坎镇总面积61.4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5平方公里,其平面地形象一片海棠叶。95%属潭江冲积平原,潭江以南有护龙小海等管理区,小部分土地是山地丘陵。百足山位于赤坎镇区西南约1公里处。海拔234米,面积6平方公里。东西走向,形似蜈蚣(又名百足),故名。山体自台山白沙向北延伸至本镇两堡和百合两镇。山体结构以花岗为主,土壤为黄壤,植被有芒萁、芒草、山松、湿地松等。三圭山,又名护冲山。位于赤坎镇区东南面约4.5公里处。有三尖峰,故名。由台山白沙入境至两堡至护龙、小海,东西走向。山南属台山,山北属赤坎。

气候

赤坎镇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作物常青。年平均温度20oc-22oc,月平均温度28oc,最高温度37。3oc,最低气温13。4oc,极少霜雪但如遇冷空气侵袭,温度降至0oc。

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和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有过下雪,河水结冰。镇内最早见霜日是11月下旬,最迟终霜日是2月中旬,历年平均霜日约为3日,无霜日约为362日。夏天以7月为最热,平均温度28。4oc,极端最高为37。3oc,夏季长达200天以上。由于镇境处于潭江两岸,镇内河涌纵横,水气充足,有海风调节,一般在21oc-29oc之间。

1、日照时数——每年约2000小时,但全年各月的日照数极不平衡。2月和3月的日照平均只有3小时左右,由于日光不足,常给各种作物的成熟、收获、春播、春种均带来不良的影响。7月至10月份的光照时数长,有利于水稻的灌浆成熟和晚稻生长发育。

2、降水——多集中于4-9月。雨前,由于东南靠近南海。海洋蒸发大,气流急剧上升,雷雨交错进行。10月-12月,由于地温减低,北风频吹,雨量递减。2--3月,因天空时有冷空气接触,故阴雨绵绵。

3、风向——赤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气环流随季节而变化。4-9月多吹偏南风。10月至次年3月多吹偏北风 。

水文

赤坎镇古镇四周被潭江支流水系包围,境内有河流潭江、潭江支流、米岗冲、滘口冲、镇海(塘口河)。其中以潭江主流,以米岗冲、滘口冲、镇海水为主要的支流,与干流潭江构成了赤坎镇一带的河网,自高向东流入镇区直至南楼,全长约6公里,经中股、塘联、南楼、沙溪、新建等乡村。

潭江通达香港,江面上往来于赤坎与香港、澳门、广州以及四邑之间的船只秩序井然,载出当地的大米、土产,运进英国、美国、德国产的印花布、洋火、洋钉、钟表、煤油。

0
相关阅读

商旅文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