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旅游研究报告 > 专家评论

谷佳奇 梁强 | 体育旅游

来源: 国家旅游评论    作者:    阅读:11307    发布时间:2021-10-18 16:42:14

摘要:

2021年,国家整体步入“十四五”时期,体育旅游产业来到了突破瓶颈,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本文基于当前经济发展的环境变革,结合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以及数字革命的趋势,总结了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转换思路,并提出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衰退,国际局势深刻变革的情况下,“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是体育旅游产业走出低谷、深度变革的重大机遇。因此,产业中不同层级的所有主体都要抓住机会,充分借鉴吸收“新基建”与“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革命的成果,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把握质量优先、结构升级、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新动能,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开辟高质量发展路径。在路径选择方面,体育旅游产业应与融合化、智慧化、绿色化、场景化的方向紧密连接;在保障措施方面,政府应该加强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行业共同体理当积极发挥自治作用,体育旅游企业需要努力创新经营模式。

 

前言

 

体育旅游产业是国家提出的新型产业概念。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体育是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旅游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对于促进旅游产品体系多样化,拓宽旅游消费渠道,推动休闲健身与运动康养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开拓经济发展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而综合性强、边界范围广的属性也使体育旅游产业成为新时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方面,国内外学者都提出过很多观点,但至今并未统一。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大体可定义为:“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交叉渗透而发展起来的新型经济领域,以体育元素为核心,以旅游资源为载体,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和游览为主要形式,涉及场景和场地设施,体育相关要素及辅助行业(餐饮、旅游住宿、公共交通、商业、文娱演出等)的多元复合业态”。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体育旅游的消费者应具有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并能够做到亲身体验,但是在体育旅游的归类划分方面仍然存在分歧。一些学者认为体育旅游属于旅游产业,是具有体育特点的旅游活动,也有学者认为体育旅游属于一种社会活动。而大多数学者均从跨学科的视角来定义体育旅游,认为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交叉性学科。国外很多学者普遍认为“具备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和“一定时间内、跨越一定空间”是体育旅游的基本要素,但在其他方面依旧没有统一。一部分学者认为旅游活动中的体育活动需要具备特定规则,并且是以身体对抗或游戏的形式进行的竞赛才可归类为体育旅游,另一部分则认为旅游中只要拥有和体育相关的因素即可称之为体育旅游。

 

尽管目前对于体育旅游的定义还不明确,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体育与旅游的融合都是大势所趋。体育旅游发展对于满足大众健康需要、提升市场消费需求、弘扬体育社会文化、支撑国家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环境变革与动能转换

 

(一)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环境变革


1.新冠疫情引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20年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危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这次黑天鹅事件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危机”,其带来的冲击之深、影响之大着实罕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0年10月的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滑4.4%,是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也是全球第一次出现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同时衰退的情况。除此之外,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引发了全球的动荡,国际关系也随之复杂:大国与大国之间的矛盾、西方与东方的冲突、新型经济体与传统经济体之间的纠纷都会成为未来国际局势中的长期问题。从社会层面来讲,较长时间的居家隔离抗疫,线下社交的缺失让人们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未来的不确定性引发了全社会的焦虑。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具有天然敏感性,以体验性、参与性为主的体育旅游行业遭受了严重冲击。《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年度)》对2019年各类滑雪场滑雪人次增长率的保守测算(见表1)表明仅冰雪旅游一项受疫情影响造成的损失就在6.8亿人民币左右。然而,不利的外部环境中也蕴藏着有利的驱动因素。从一方面来看,病毒的横行重塑了人们对于运动健康的认知,锻炼与康养的意识深度觉醒,这无疑会触发体育旅游的消费升级。另一方面,随着出境游可能性的断崖式下降以及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日趋明朗,国内近地体育旅游、户外休闲体育旅游的需求会随之增加,这很有可能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表 1 疫情对国内滑雪场造成的短期经济损失测算资料来源: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年度报告)

图片

                           

2.“双循环”新格局助力体育旅游新需求

2020年国家明确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双循环”战略。这不仅是顺应国内外形势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且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略。体育旅游产业在“双循环”战略指导下立足于新时代发展格局,多维度、多层次推动并畅通高质量内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扩大体育旅游旅游内需为起点,凭借强大的国内市场,优化行业供给结构,提高行业供给质量,形成需求引导供给,供给反哺需求的动态平衡。在国内循环的基础上延展到国外循环,增强开放合作,促进体育旅游旅游内需和外需的协调发展,形成内外需求兼容互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图片


图 1 国内大循环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影响

 

3.“新基建”智慧供给体育旅游新发展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经济时代贯穿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不断取得进步的今天,国家着眼于吸收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全力发展5G、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基础建设,并以此为基础促进产业升级,最终实现经济形态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从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发展概念到2020年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基建”战略目标,“新基建”已然成为新时期全产业的风向标。体育旅游产业也并不例外,在“新基建”战略的指导下基础设施的智能化跃进大大提高了体育旅游产业的供给质量。以城市智慧体育场馆为例,5G基础设施的兴建,设备的智能化供给将会使传统体育馆得到升级,进而会促进城市体育旅游的发展,满足消费需求。


图片

图 2 2020年新基建概念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5G新基建研究报告)

 

4.“区块链”塑造体育旅游行业新业态

“区块链”技术本身构造了一个大容量的共享数据库,提高了信息储存、传播的效率。当前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标志,其数字经济的特征不断显现,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019年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从那时开始,区块链技术成为新时期研究发展的重要领域。随着发展不断成熟,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整合将引领新一代技术的变革,促进新业态的培育。其与体育旅游行业的有机融合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带来的数字化、智慧化革新将颠覆传统的行业营销模式,深刻引发产业变革,进而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最终促进体育旅游行业繁荣发展。

 

(二)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转换

1.从“数量追赶”到“质量优先”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我国体育旅游产业也随之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日益增长,而体育旅游的国内潜在市场庞大,消费潜力巨大。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形成国内体育旅游消费市场,需要长期以“质量优先”为基点,转变体育旅游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积极推动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响应“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提高供给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

 

2.从“规模扩张”到“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体育旅游行业所需的关键动能。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先天的便利。然而,过去我国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一直处于盲目追求规模的零散状态,许多企业虽然发现了体育旅游产品的商机,却在没有深刻了解市场的情况下盲目开发导致产品的同质化程度严重,质量普遍不高,消费者的体验较低,最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今大数据的应用丰富了营销模式,精确的客户画像分析降低了运营成本,使体育旅游资源得到有效的分配,避免了同质化的竞争。而体育旅游的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新兴领域不断形成,差异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纵向分工与横向结合不断深化,产业结构深度升级。此外,在数字技术的辅助下,体育旅游产业在资源开发方面也越来越重视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渗透。规模扩张的传统粗放发展模式已经被摒弃,完善产业链布局、促进绿色化发展、实现结构化升级成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3.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

早期的经济增长理论一致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等传统发展要素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增长是各种生产要素效率提高的综合结果。随着世界经济的进步,发达国家经济的腾飞,经济增长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更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是技术进步而非资本积累。现如今,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由强调快速发展转入换挡期,单纯的要素驱动已经难以维持经济增长的需要,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长期以来,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传统要素,市场扩张迅速,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要素的边际效率也在不断递减,产业发展陷入了瓶颈。在新时期的发展中,体育旅游产业需要更多的创新驱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无疑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智能设备的应用,数字经济模式的嵌套正在改变传统的运营方式,新的商业模式逐渐形成。与此同时,产业发展与产业治理的理念也在不断升级,金融财政政策的松绑与投资导向的转变也同样驱动着体育旅游产业的成长。

 

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意蕴与理念导向

 

图片



图3新格局之下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图片


图4 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逻辑

 

体育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业态。随着2020年全国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体育旅游势必将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体育旅游其本身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产业,承担着未来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是新时代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幸福产业更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产业。因此,体育旅游的发展也需要更多地强调发展的质量,完善产业结构,积极利用新技术打造新的产业渠道进而促进消费升级,避免粗放发展而导致资源浪费。借助国家政策利好,抓住市场机遇,运用技术赋能,认识行业动能转化也无疑是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深度意蕴。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对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求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一)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十三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中国经济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成功抵御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且成功在新冠疫情的全球大考里脱颖而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依然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全球疫情常态化,我国制度优势的韧劲会逐步体现。在此局势下,提升质量,强调创新已然成为新时期发展的优质理念,对于体育旅游行业来说,创新发展则是高质量发展意蕴的有效实践。从发展背景来看,社会条件和技术基础已趋于成熟,而消费需求的升级也正在倒逼行业创新提速;从消费水平来看,不断创新的营销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美好的体验,全行业消费持续保持增长;从发展态势来看,体育旅游产业链不断扩张,已成为休闲健身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跨界融合,协调发展

体育旅游产业是以体育作为核心元素融入到旅游资源中形成的复合型产业,而跨界融合也同样是其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体育旅游在资源项目的拓展与开发中不断融入康养、文化等多种产业元素,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休闲、娱乐、健康的主题,丰富产品内容,拓宽产业边界,实现了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不同元素的加入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例如健体、康养元素的融入增强了行业的吸引力,使得在旅游中锻炼、休闲中养生成为了可能,在体育旅游发展的同时也减轻了国家医疗与养老的负担,充分实现了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辅助、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两山理念,绿色发展

“两山理论,绿色发展”是我国的长期战略指导思想。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了坚持生态优先,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含义,标志着国家对生态建设及环保问题的高度重视及长远规划。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十四五”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体育旅游持续发展的前提,体育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反过来也能为生态的建设与维护提供可靠的保障和支撑,二者相得益彰,实现良性的循环。未来全产业将会着力打造以森林、湿地、海洋等资源为依托的生态体育旅游,秉持效率高、能耗低、环境友好的发展路线,重塑消费群体生态观念,提升全社会环保意识。

 

(四)双重循环,开放发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面向“十四五”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逆全球化潮起、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以及国内拥有巨大市场优势和创新潜能的大背景下,需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不断提高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以内循环为主体,绝不是看低外循环或者放松外循环,也绝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是需要科学利用外循环赋能,持续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国内体育旅游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国内防疫情况逐渐好转,体育旅游产业必将迎来强势反弹。大力发展内循环经济,满足庞大需求,提高供给质量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题,但同时也要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较发达国家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国外疫情防控形势较为复杂,其体育旅游产业也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因此短期内吸引外来体育旅游人口是不现实的。关注后疫情时期国外体育旅游生产营销模式的转型,积极进行国际间产业发展的经验交流,共同探索新路径才是开放发展的有效举措。

 

(五)以人为本,共享发展

“以人为本”作为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的中国化实践。而共享发展理念则是其进一步的延伸,着重强调经济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所有,同时也肯定了国家发展过程中每个人的作用,体现了全民平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疫情席卷整个人类社会的大局之下,社会的生产和发展与正常生活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此时人类社会更处于一种需要“共生”的阶段,只有勇敢承担责任,团结合作共同面对挑战才能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则是在此情形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步理念。体育旅游作为冉冉升起的新兴产业,发展成果最终的辐射范围是全社会,服务的对象是全体人民,其发展所体现的不仅仅是资本的积累,政策的支持以及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更重要的是当前时代下全体人民需求的深刻表达。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秉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的理念,在资源的开发中既要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主体权益,又要遵守相关的市场规则,避免出现行业垄断的出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充分运用市场要素进行发展,成为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让全体人民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

 

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与保障措施


(一)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1.融合化发展

体育旅游产业是将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赛事资源有效结合的综合型产业,其融合发展既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体育与旅游的融合是有效发展的必要途径,二者具备非常强的互补性。体育能够带给消费者极强的观赏性和强烈的情境体验感,这是对旅游资源有力而生动的填充,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能够帮助传统旅游业缓解客源不稳定、客户回头率较低的问题。不同类型的竞赛体育旅游和休闲体育旅游均是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体育元素融入旅游产业能够拓宽体育旅游产业的范围,扩大体育旅游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体育产业本身发展所需的前期投入较高,而旅游业则恰恰以丰富的资源为优势,不仅可以满足体育赛事,体育休闲活动的场地,而且在相应的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方面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二者的结合可以共享发展所带来的增值部分,加快产业的优化升级。以我国东北地区项目开发为例,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到来,冰雪体育旅游得到了深入开发,东三省利用当地的资源,努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冰雪体育旅游产品,充分满足游客的健身、休闲、冒险、挑战的需求,在此过程中搭建基础服务设施、加强交通管理,真正意义上做到赏雪、玩雪、品雪为一体的休闲冰雪体育旅游。

 

体育旅游产业除了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融合之外,积极吸收外部元素也是必要的发展道路。文化产业消费起点较低、传播性较强的特点恰好可以与体育旅游形成较好的补充。与体育旅游相似,文化对于消费者而言也同样有着休闲的特质,能够唤起消费者的心理共鸣。知名的体育赛事都孕育着竞技体育的拼搏精神,享有独特的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体育粉丝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群体,由此而衍生的文化体育产品促进了体育与文化的共同发展。从旅游的视角来看,地域文化的渗透帮助依靠资源的旅游业打造了良好的品牌,获得了极佳的传播效果。文化的挖掘使得旅游更具有地域特征,加强了产品开发的差异化,也逐渐形成了附加价值丰富的IP,克服了旅游业季节周期性强,易受外界环境干扰的脆弱属性。

 

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趋势十分明显,作为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体育旅游不但自身在融合化方向上需要更进一步,而且应该加大体育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力度,创新融合的资产管理模式,鼓励文化、体育旅游企业进行联合资本运作,同时也需要迎合智慧化数字技术变革的浪潮,创新资源的开发模式,利用线上线下信息交互的渠道充分释放经济价值。从具体服务层面上讲,需要优化硬件设施、打造智慧服务、普及行业趋势、升级消费体系,积极举办文体旅融合的赛事、展览等活动,融入地域特色,打造独特新颖的产品。

 

2.智慧化发展

当前体育旅游产业的智慧化主要表现为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体育旅游的信息传递、产品供给、消费流程及模式的重构,力求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实现体育旅游资源有效共享及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为体育旅游利益相关者创造超额经济价值的智慧发展形态。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的进步与发展,体育旅游已与数字经济接轨,智慧化的宏观布局思想以及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在此背景下,体育旅游呈现出多元发展业态,逐渐由传统单一的景点旅游转换为全域旅游。智能技术的运用有效完成了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供给,为景区提供智能化的服务保障:人脸识别系统保障相关区域的安全,实时动态的客流监控系统保障人数在可承受的正常范围之内。APP的开发使用,景区内部的智能导游讲解系统更为消费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智慧化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经营模式,共享大数据平台的建立推动了资源与产品的推广,企业可以从饮食、住宿、出行、观光、购物、娱乐等多个方面入手为客户提供了优质而全面的信息。以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为例,在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充分体现了智慧化发展的主线,成功将智慧、休闲、娱乐三大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打造了智慧探究、场景体验、文化销售的三大品牌。O2O的产品服务营销模式同样也是智慧化运营的产物,对于体育旅游衍生产品经营来说,其能够降低对中介的管理成本,保证产品质量,规范行业发展。

 

3.绿色化发展

体育旅游的资源开发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自然山水资源,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化道路,通过科学管理利用资源,打造品牌的生态属性,促进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体育旅游的绿色化发展是满足户外休闲、亲近自然、缓解压力需求的必然方向,通过嵌入“低碳、健康、阳光”的项目元素,鼓励人们户外出行。经历疫情之后,参与户外健身的人越来越多,而登山、攀岩、徒步、骑行、路跑等运动逐渐得到亲睐,具有绿色属性的体育旅游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欣赏到自然美景,而良好的自然美景反过来也会以激发起消费者参与的热情。在“两山理论”的逐步深入背景之下,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逐渐变好,人们对于户外体育旅游、营地运动的后顾之忧也得到缓解,需求的增加,生态环境的优化同样为体育旅游开辟了新的天地。第三届全国绿色运动健身大会是体育旅游绿色化发展的现实榜样。绿运会以“赛、展、轮、游、会、购”为赛事内容,积极吸引全民参与,彰显了绿色化发展的本质,体现绿色、节约、活力的赛事理念。

 

4.场景化发展

随着全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服务型消费已经逐渐代替物质型消费。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逐渐提高,已经从传统的应付生活转变为经营生活、享受生活。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体验经济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产品逐渐由功能化导向转变成体验性导向,更多包含的是一种生活情境的浸入式体验。体育旅游本身属于服务型产业,提倡的是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而场景作为体验式消费中所处的空间,本质上是对消费者时间的陪伴,通过场景的打造使得消费者在相应的时间中能够充分得到休闲放松。随着新技术的进步,线上场景的发展成为主流,以体育旅游、户外休闲为主的线上社群运营,多平台的信息推送拉近了消费用户与体育旅游行业的距离。而线上获客,线下体验的营销也成为企业的营销新模式,通过社交关系的广泛链接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多地掌握和参与体育旅游场景的重塑,进而深化体育旅游行业经营者与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的价值融合。

 

(二)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


1.宏观层面:政府的改革支持与引导

体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宏观引导,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政府在国家总体战略的基础上继续激发产业活力。2014年46号文件的颁布标志着体育产业成为了国家未来发展的长期规划,2016年“十三五”伊始原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在众多顶层设计的指导背景下,全国各个地区纷纷出台有利政策鼓励支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同的部门协同联动,共同为体育旅游产业链铺路,促进体育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文化特色小镇、生态环保、移动互联网等热点领域有机结合,全方位提升体育旅游的边界价值。随着体育旅游产业市场程度越来越高,政府也逐步完成角色的转变,由产业的“掌舵者”变为产业发展的服务提供者和监管者,更多将权力交给市场主体进行运作。

 

2.中观层面:行业共同体的集体努力

体育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顶层设计,而行业共同体在其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相比政府的宏观规划,行业共同体具有更强的自主性。作为行业内部自发形成的组织,行业协会少了许多行政化的编制,只接受政府监督而不受政府强制命令,实行自我管理,其主要经费来源通常来自成员会费和社会捐赠,独立于国家财政。行业协会的独立性使其能够聚合市场中的主体,为成员利益提供行业组织保障,也能代表行业众多个体与政府进行沟通,反映共同的利益诉求,同时可以集中探讨与研究政府的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建议。行业共同体协会在具体事务上具有高度专业性,对于市场行情与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判断往往能够进行更全面的解读,为行业的长期发展提出实质性意见。政府的干预有时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与专业知识的匮乏而导致事半功倍的效果,市场中个体有时也会由于不能看到行业发展的全局,导致决策的短视性从而不能做到精准定位,浪费了自身的资源,因此行业共同体对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意义重大。体育旅游行业共同体的发展也在与时俱进,2019年中国旅游协会文化体育旅游分会成立,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智力支持。而其他一些体育旅游项目协会,例如中国汽摩协会,中国登山协会在体育旅游产业不断繁荣的大背景下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共同保障行业高质量发展。

 

3.微观层面:体育旅游企业的经营创新

体育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最前线无疑是企业的运营。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是政策的执行者、理念的践行者、市场的参与者、经验的积累者,其市场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是体育旅游产业扬帆前进的引擎。目前体育旅游企业拥有不断优化的市场环境,处于时代的风口。但是反过来其自身经营发展不应盲目跟风,需要对自身有精准的定位,依据规模和生产能力选择合适的项目。投入成本过高的领域应由大企业主导,选择采用PPP模式与政府灵活合作。中小企业应更多精确评估消费者需求,利用已有的资源,将原本价值渗透到新领域的融合开发中,驶入细分市场的蓝海。企业活力充沛是行业的新业态持续涌现的源头,因此,在政府的服务与监督之下,行业共同体的引领之下,企业作为市场中的微观主体,应当充分把握机会,通过引入新技术,借鉴其他行业以及国外的经验,积极创新探索经营模式,并结合自身所处地域特点开发体育旅游,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0
相关阅读

商旅文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