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旅游研究报告 > 旅游研究报告

疫情影响下国内航空客流变化与特征

来源: 中国旅游研究院    作者:    阅读:11474    发布时间:2021-10-20 17:18:20

摘要:
10月9日上午,我院举办2021年第三季度学术成果线上发布活动。统计调查所杨素珍、吴羽涵,规划与休闲研究所李雪博士,政策与科教研究所蒋艳霞博士分别发布了近期部分研究成果。戴斌院长在线出席并围绕与会记者的提问逐一作答。发布活动由我院总统计师、统计调查所所长马仪亮博士主持,李仲广副院长做总结发言。
会上,统计调查所研究实习员吴羽涵代表课题组发布《疫情影响下国内航空客流变化与特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航空出行已成为一种非常普及的运输方式,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使得每年航空旅客运输量大幅提升,航空出行成为人们中远程出行的首选。然而,2020年疫情爆发使全国航空客运市场受到冲击,全年国内需求侧市场规模减半,地区疫情反复导致市场波动性变化明显。随着第三季度跨省旅游开放,航空客运市场逐渐复苏,呈现阶梯上升趋势。在疫情常态化的双循环格局背景下,国内出游市场红利加速释放,已形成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国内国外相互促进的新航空运输发展格局。此次报告发布均为国内市场恢复情况,不包含港澳台及国际客运数据。

一、国内航空客运市场整体情况 
(一)民航客运规模现状
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全年国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累计7.23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41.1%,航班执飞总量724.22万架次,同比下降32.6%。全国客运市场从2020年第四季度逐渐回升。2021年1-7月,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总体恢复至19年同期的96.4%,航班执飞总量恢复至90.4%,三月以来保持高位增长,超过疫前同期水平。国内旅游大循环促进国内航空市场快速回暖。


图1 2019-2021年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和执行航班总

(数据来源:经OAG数据计算)

 
(二)区域市场恢复呈现东快西缓态势
2020年各地区国内旅客吞吐量较2019年平均下降30.24%,其中西北地区降幅最大,达37.33%。2021年1-7月,各地区旅客吞吐量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90%以上,华中地区恢复情况相对乐观,超过2019年同期的38%。2021年各地区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为:华东>西南>华南>西北>华中>东北。
 

图2 2019-2021年各地区旅客吞吐量变化

(数据来源:经OAG数据计算)

 
(三)全国主要城市市场恢复情况
2021年,我国民用机场235个,2021年1-7月,旅客吞吐量1000万以上的机场有18个,完成7月旅客吞吐量的55.38%,北京、上海、广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占总量的24.9%。对比2019和2020年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机场未发生变化,仅在名次上略有增减。其中北京名次下滑3位,深圳升至第二位,进一步缩小了与广州白云机场的差距,粤港澳大湾区机场位于前两位,市场潜力较大。湖北受疫情影响,下降至23位。



表1 2019和2020年全国各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OAG数据)


目前,全国旅客吞吐量平均恢复率为95.14%,和疫前同期相比,大部分省市均未恢复到疫情水平,现共有9个省市、自治区恢复甚至超过疫前同期水平,西南地区恢复程度较好,华北市场恢复相对较慢。

图3 2021年较2019年各省恢复率

(数据来源:经OAG数据计算)


(四)市场恢复时间
1、湖北省受疫情影响严重,恢复时间约为阶段性疫情结束后6个月左右
从市场恢复时间来看,2020年1月底武汉封城,全国进入战时状态,各类旅游活动全面停止,航班大面积取消。2月份湖北省航班取消率达98.04%,执飞航班量较同期下降97.9%。3月开始缓慢恢复,到8月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8.8%,取消率降至4.72%。总体恢复时间为6个月。

图4 2020-2021年湖北省航班执行总量与取消率

(数据来源:经OAG数据计算)
 
2、零星多点疫情恢复时间总体跟随疫情波动,恢复时间不超过阶段性疫情结束后的1个月

2020年8月以来有25个省的80个县市(区)发生零星疫情,选取北京、上海、吉林、新疆4个疫情持续时间超过15天的地区,观察其航班恢复情况。图中可知,疫情持续的时间内,航班取消量大幅增长,随疫情结束后,航班逐渐恢复到之前水平,综合观察看,恢复时间不超过1个月。


图5 2020-2021年北京市航班执行总量与取消率

(数据来源:经OAG数据计算)

 


图6 2020-2021年上海市航班执行总量与取消率

(数据来源:经OAG数据计算)

 


图7 2020-2021年吉林省航班执行总量与取消率

(数据来源:经OAG数据计算)

 


图8 2020-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航班执行总量与取消率

(数据来源:经OAG数据计算)


二、国内航空客运市场特征
(一)区域市场运力稳步回升,北部航线资源运用充分
2021年1-7月,我国进出港航班平均客座率为55.3%,较2020年上升7.3个百分点,恢复到2019年的86.4%。各地区进出港客座率呈现北高南低态势,出港客座率平均高于进港。
从区域分布来看,东北和西北地区区域内部航班占比较大且客座率最高,平均客座率为63.1%%和57.6%。华中地区客座率最低仅46.4%。
从恢复情况来看,2021年整体恢复到疫前的86%,北方地区恢复程度普遍高于南方,东北、华北恢复较好,恢复到2019年的90%以上,其次是西北、华东地区,恢复程度均高于平均值,西南、华中地区恢复相对较慢。
客座率最高航线为:黑龙江→辽宁、山东,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海南3、4、5月进港航班,内蒙古自治区内航线和上海虹桥机场3、4、5月至全国各地航班。


 

图9国内航空客运市场运力情况

(数据来源:经OAG数据计算)

 
(二)国内航线变化呈现南升北降
我国国内航线集中分布于-北京-西安-成都-昆明一线以东地区,华东、华北、华南地区依托京津冀、长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优势,航线覆盖面广、占有率高,西南地区以四川、云南两省为核心,航线向全国范围辐射。华中、西北地区航线相对较少,东北地区最少。整体上看,航线密度由东向西逐渐减小。
截至2021年7月,全国直航航线数量较2019年增加2%,较2020年略有减少。西南地区增幅较大,较2019年增长18.9%,四川、云南增量明显。华北、华南地区航线缩减较多,较2019年下降1.61%和8.5%,受疫情管控影响,北京、广州航线降幅较大。
航线分布密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吸附力较强,形成以长三角为核心,向各地区发散态势,华东、华南、西南三个地区之间航线密度较高,北部和西部地区航线密度较均匀,各地区内以其核心城市为中心,向各地发散,北京、上海、广州、四川、山东、云南、浙江核心地位明显,内蒙古和新疆两地幅员辽阔,省内航线较为密集。


图10国内航空客运市场航线情况

(数据来源:经OAG数据计算)


(三)跨省航班数量较省内航班份额增加

我国航线市场开发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跨省航线市场,2020年全年我国跨省旅客人数较2019年下降28.3个百分点。2021年1-7月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9.3%,跨省旅客比例相对省内旅客比重较疫前略有上升。各地区之间跨省旅客数呈现东部发散,西部收缩态势,华北地区吸力和推力作用均明显,西部地区区域内跨省旅客量较大。一线城市仍为主要目的地,进港航班排名前十位为:广州白云、成都双流、深圳宝安、上海虹桥、重庆江北、西安咸阳、上海浦东、杭州萧山和北京大兴机场。
 
表2 各地区市场进出港旅客数量比较

(数据来源:OAG数据)

 
表3 全国各机场市场进出港旅客数量排名(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OAG数据)


(四)    假日市场呈阶梯上升趋势

2020年清明、五一假日旅客量受疫情影响较大,假日旅客量缓慢上升态势。2020年疫情没有影响春节客运,全国发送旅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0.04个百分比。今年受疫情影响,各地提倡就地过年,全国发送旅客量较2020年下降0.29个百分比。


图11 2019-2021 春节、五一旅客量占比

(数据来源:经OAG数据计算)


2021年节假日旅客量恢复呈阶梯上升趋势,五一期间恢复到疫前同期的115%,较2020年涨幅约178%。


图12 2019和2021年1-7月国内机场旅客吞吐量恢复情况

(数据来源:经OAG数据计算)


假日热门目的地向二三线城市转移,昆明、杭州、青岛、乌鲁木齐等地净流入排名涨势明显。

表4 2020年10月目的地机场净流入排名

(数据来源:OAG数据)
 
表5 2021年1-2月目的地机场净流入排名(单位:人次)

(数据来源:OAG数据)

表6 2021年4-5月目的地机场净流入排名

(数据来源:OAG数据)

小结:
1、内循环背景下,我国国内航空市场恢复势头向好,7月旅客量超出疫情同期水平,释放出积极信号。疫情常态化下,旅客出行意愿回升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容量,加速市场回暖。
2、华东地区市场依靠长三角机场群,活跃度较高,深圳宝安机场凭借粤港澳大湾区强大经济腹地优势,旅客运输量增势较快,需求潜力大。
3、疫情影响大众出行方式和出游选择,散客化、自驾游的兴起促使省内航空量客运量收缩,未来航空市场的布局要考虑到交通工具的替代性。
4、假日出游目的地的选择从都市转向小众目的地,自然环境好、人群密度低、地域特色强的新兴旅游目的地,西南、西北地区市场增长潜力较大。
 
注:上述报告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和OAG共同完成。
0
相关阅读

商旅文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