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阅读:11518 发布时间:2022-03-25 17:38:54
中江县龙台镇沼源村
中江县龙台镇沼源村是中国实现土法制取及利用沼气的第一村,“沼气第一人”陈锡祜通过制取、利用沼气作为新型能源在农村生活中使用并取得成功。1974年《人民日报》的两篇文章报道龙台公社五大队制取沼气的事迹,吸引时任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知青、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看到该报道后来到四川学习办沼气,并建成了陕西省梁家河村第一口沼气池。后来,龙台公社五大队掌握制取治气技术的技工走向全国多个省市,普及制取,沼源人也始终发扬“艰苦朴素、踏实肯干”的优良作风,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如今的美丽沼源。沼源人的创造力与人民群众智慧撼人心魄,围绕沼气创造与农村循环经济,龙台人正以博物馆建设的形式把沼气发展的历史文化保存下来并进行研究发展,对我国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沼源博物馆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科技创造与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一)沼源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建有农家书屋1个。通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为村民提供基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沼源村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抓住了三个着力点:一是善用农村文化资源。沼源村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可依托农村文化资源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利用祠堂、戏台等公共空间,结合传统节庆活动等文化习俗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比如,连续多年在传统节假日期间举办“盛世沼源”文艺演出活动。二是,按照农民的意愿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让农民自己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三是拓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涵。积极搭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让沼源文化成为邻里守望相助、共筑精神家园、增加农民凝聚力的平台。
(二)沼源村在努力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上下足功夫。一是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比如在《村规民约》中约定,对不赡养、虐待父母等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积极开展“星级文明积分户”的评比和奖励;推广农村互助型养老,积极引入相关公益组织,不断完善服务方式和内容等。二是加强宣传,在村内长期设置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开展道德模范和新乡贤评选,彰显“榜样”的力量。三是动态开展了“清洁乡村”等主题文明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养成文明风气。四是开展移风易俗,杜绝“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三)沼源村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一是鼓励村民积极开展广场舞等文化活动。二是配备兼职文化专干,开展文化专业技能培训和指导。
(四)沼源村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是亮点。一是对辖区内的“老旧沼气池”遗址进行了开发和保护,保留历史“记忆”,现沼气山上保存完好的有32口老沼气池。二是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目前沼源讲堂、沼源博物馆项目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项目对我国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沼源博物馆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科技创造与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中江县通济镇苕坡村
通济镇苕坡村以农户为主体,采取“合作社+大户+农户”等形式整村联动,发展循环生态农业。现已有苕坡土黑猪、土鸡、鸡蛋等注册特色农产品并建有蚕桑园、雷竹、青菜园等农业产业。总产值2128万元,人均增收8000余元。
苕坡村在全县首批试点实施垃圾、污水、厕所、彩钢“四大革命”。新村聚居点占地80余亩,在聚居点建成了污水处理站,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户前垃圾分类桶。完成2万余平方米彩钢棚(房)分类整治。
苕坡村连续三年举办由村民自导自演的春节联欢晚会,创作苕坡村歌,村诗、村小品、相声等节目,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在苕坡聚居点建有村史馆、全县最大的村级活动广场、妇女儿童之家、农民工文化驿站。
苕坡村健全组织体系,强化村民说事议事,提升基层群众组织力。制定了村规民约、完善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财务公开等一系列制度,使“两委”工作规范化。
集凤镇石垭子村
集凤镇石垭子村在省市县各级的关心帮扶持下,以特色产业发展为突破,积极推进“产村相融”新农村建设,使全村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由一个贫穷落后小山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
长期以来,石垭子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村上建立健全旅游发展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加强组织管理,建立支部+集体经济+专业组织+家族农场+龙头企业融合发展,开发运营管理模式,为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展提供保障。坚持依法推进。村两委把加强依法治村,做好基层治理作为重要措施。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激发村民的依法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管理积极性,加强安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2018年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坚持创新发展。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加大旅游管理及服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服务水平;建立一支懂经营、善于管理,高素质的旅游管理服务人才队伍,积极推进芍药谷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开发芍药谷旅游产品和项目,从而推进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强化制度保障。村上建立健景点、景区管理制度,落实好专兼职管理人员,配齐景区公共服务人员,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景区、景点营销市场的监督管理,做好车辆、消防、食品、休闲、娱乐等安全培训、管理,确保景区、景点安全健康发展。
随着特色产业和观光旅游的发展,石垭子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村现有村专业合作社、自来水厂1座,光伏发电(提灌)设施1处,建有农业公司1个,有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芍药谷游客接待中心、齐远农场等集体资产总额达1000余万元,年集体资产创收年10万元。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新建中药村良种繁育中心和石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配套设施,充分发挥“石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龙头作用,推进以芍药、丹参、桔梗、菊花等中药材产业发展,中芍药专业合作社分别荣获国家及省市县各级荣誉。全村芍药种植达1600余亩,带动周边村发展芍药5000余亩。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