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历史文化名村镇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

来源:    作者:    阅读:11792    发布时间:2020-11-19 01:42:09

摘要:呈坎历史上曾是交通要道,近代以来其交通发展一度停滞,但随着呈坎知名度的提高与旅游业的开发,其交通也不断发展,目前呈坎紧邻合铜黄高速公路,距岩寺(徽州区)出口约7公里左右,呈歙旅游公路从古村西北处经过,整体交通较为便利。

一、基本概况

1.区位交通

呈坎位于新安江上游,黄山白岳之间,(东经59°55′,北纬118°15′),南距徽州区政府所在地岩寺镇15公里,北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黄山风景区相距40公里,距黄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31公里,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26公里。

呈坎历史上一直是歙县辖区,1987年地级黄山市设立,呈坎划归黄山市徽州区,并于2002年撤乡设镇。镇区东与歙县许村镇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潜口镇和西溪南镇接壤,西与洽舍乡相连,北与富溪乡相依,属徽州区的畈、山结合部。行政区域面积82.4平方公里。

呈坎历史上曾是交通要道,近代以来其交通发展一度停滞,但随着呈坎知名度的提高与旅游业的开发,其交通也不断发展,目前呈坎紧邻合铜黄高速公路,距岩寺(徽州区)出口约7公里左右,呈歙旅游公路从古村西北处经过,整体交通较为便利。

2.人口概况

呈坎村常住人口330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68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6%。分析历年人口自然和机械发展规律,呈坎村人口发展已呈现稳定型发展态势。

3.经济概况

夏季气温较低,而冬季气温稍高,造成农作物生长期略长。现现有耕地2300余亩。主要以种植茶树、水稻、果木等为主,以畜牧养殖,林业为辅。2013年,旅游接待82.6万万人次。游客多来自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周边城市。

二、历史沿革

呈坎村始建于东汉,在唐末罗氏家族迁居呈坎村以前,“金、孙、吕”等姓氏家族已在此繁衍生息,现存的“孙家巷”和汉代“吕家井”、“金家井”等遗迹印证了呈坎的村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时期。

呈坎真正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始于距今1100多年前唐末,江西南昌府罗氏秋隐公(后罗始祖)和堂弟文昌公(前罗始祖)为避战乱和经商辗转来到当时称作“龙溪”的这块地方。罗氏家族初来呈坎时,居于东南部,与西南部的“金、孙、吕”隔潨川河相望。那时,北半部分是大片的芦苇滩,不宜作建设用地,到了宋代,随着徽商的兴起,罗氏家族凭籍经商和教育,逐渐发展壮大,高官、大贾、名儒辈出,成了呈坎大姓。家族的繁荣,人口的增多,使得罗氏在南宋时开始填滩建房向北拓展。至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6年)即大约在500年前,为适应发展的势头,在雄厚经济和技术实力支持下,以风水术理论为指导,村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造,基本形成了呈坎村现在的形态格局和规模。

现存东舒祠的大量牌匾看出,罗氏其时被称为“洪州望族”、“歙之名家”。朱熹更捧扬曰:“予固为存斋后裔之虑也。忆昔君子之爱人者则忧其无成,此吾懦家法也。”

明初罗氏文昌、秋隐二公后人分别建起前罗总祠和后罗总祠,族群里的各个分支也纷纷建立支祠,支祠最多时仅后罗系就曾达到二十多个。明代弘治年间,呈坎村经历一次大规模改造,修筑数道堤坝使潨川河被人工改道,形成“之”字形河道,绕村东而过,在村南口营建上观、下观水口建筑,有隆兴桥、观音庙、女贞观、文会馆、文昌阁、藏经楼、大圣堂、旷如亭等,并开挖两条水渠引河水入村形成前面河、中间圳、后面沟的水系,同时村落内三街九十九巷骨架基本形成,使得呈坎整个村落基本形成“枕山、面水、环屏”的格局和态势。

随着徽商的兴起,罗氏商贾遍及大江南北,这些官吏、商贾荣归故里,起屋盖楼,建祠造社,呈坎村因此鼎盛一时,从现存罗东舒祠的大量牌匾看出,罗氏其时被称为“洪州望族”、“歙之名家”。

清末与民国年间,公路的修建使途经呈坎,至许村直达芜湖的“官道”的商业地位大为降低,解放以后的商业政策另徽州人的经商传统受到新的冲击,绝大多数人都回乡务农,倒退到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从清末开始,社会的巨大变化,经济模式的改变使得呈坎村,渐渐走向衰落。经济的衰退,便得呈坎人崇尚教育的传统也难以为继,“织读之声不绝于耳”的景象也是风光不在。尽管近代,文人学者还是时有出现,但终于是无法恢复到昔日的盛况。但其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仍较完整地保存至今。

解放后徽州区长期来来一直为歙县地治,1987年黄山市成立后,划歙县岩寺镇和潜口、呈坎、罗田、西南溪、洽舍、富溪、杨村7乡以及郑村镇的瑶村置徽州区,呈坎村为徽州区呈坎管辖,呈坎乡于2002年撤乡设呈坎镇。近年来呈坎独特的历史价值引起各方关注,并于2008年被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三、历史文化资源

1.历史建筑

呈坎村现存有元、明、清各个不同时期的祠堂、古社屋、古民居、亭、桥、更楼等古建筑130余处,其中罗东舒词和呈坎村古建筑群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28处明清建筑物单体有待公布为“呈坎村古建筑群”的扩展名录。其精湛的工艺和巧夺天工的石雕、砖雕、木雕、彩绘将徽州古建筑艺术的古朴、优雅、清幽等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文化内涵深厚的村落空间格局和形态肌理、珍奇的明清古建筑、深厚的徽州历史文化积淀共同构成了呈坎古村落不可取代的独特地位。

2.历史名人

呈坎人杰地灵,文风昌盛,名人辈出,其中有宋代吏部尚书罗汝揖、安徽著名地方志《新安志》的作者罗愿、元代国子监祭酒罗绮、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应鹤、制墨大家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清代朝议大夫罗宏化、直奉大夫翰林罗廷梅、扬州八怪后起之秀罗聘,近现代钦点内阁中书,后成了孙中山秘书的罗会坦,文物鉴赏家罗长铭,当代物理学家罗辽复等。其中罗汝辑、罗愿、罗龙文、罗洪先、罗聘5人被列入《中国名人大辞典》。现保留有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30余幅。

自宋以来,900多年间,呈坎古村不仅涌现了一大批高官、隐士、高僧、巨贾、诗人、画家、史学家、医学家、制墨家、教育家、军事家、自然科学家,而且还涌现了许多典型世系,如罗氏8世祖罗汝楫,本人是进士、高官,6个儿子,4个通判,2个知州。其父举,字子直,活到94岁,5代同堂,一家300多人。整个家族在宋代(至13世)授承德郎、修职郎、文林郎、儒林郎、武翼郎、中散大夫、奉直大夫,以及堂长、翰林、解元者多达31人,堪称“孙曾辈出,冠盖相望辉煌”;又如罗氏19世祖弥久、弥秀、弥富、弥四4兄弟,云游四海,腰缠万贯,儿孙个个富比王侯;22世祖罗应鹤,十代仕途荣华富贵。苏东坡在《罗氏族谱》题辞中称赞呈坎罗氏:“文德武功名留竹简,理学真儒后先继续”。朱熹在《罗氏族谱》序中,亦有“以进士发科嗣世宦业赫赫,为歙文献称首”之赞语。呈坎古村历代人物不胜枚举,仅明代主薄以上官员就达110余人。

0
相关阅读

商旅文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