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阅读:11094 发布时间:2022-06-21 16:59:26
以沂蒙精神为代表的山东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了齐鲁大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5年来,山东秉承全域融合的理念,不断扩大红色文化传承平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山东省文物局局长王磊告诉记者,山东深刻认识到,做好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更加自觉主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增强红色文化对青少年的感召力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长期以来,山东持续探索增强红色文化对青少年感召力的举措。哪些内容对青少年有吸引力?什么样的形式青少年会喜欢?山东聚焦特定群体的审美方式和认知偏好,拉近红色文化与校园的距离,拓展革命精神传播阵地。
5月30日,山东革命场馆与高校融合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青岛召开。联盟发起单位由山东大学等35所高校、山东博物馆等26家革命场馆以及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等3家省直文化和旅游单位组成。
“山东是革命文物大省和教育大省,目前全省有153所高等院校、639家博物馆(其中革命类博物馆67家),利用革命文物资源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张明池介绍,下一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省教育厅将强化统筹协调,支持联盟成长壮大并发挥作用。借助联盟平台,加强高校与革命场馆融合发展,通过推动创建国家级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培育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基地。在革命场馆开展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理论成果和教学成果,创新运用革命文物资源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5月26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拟认定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名单公示》,山东职业学院荣登榜单。
近年来,山东职业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红色文化教育,始终将“以文化人”作为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要举措。为确保红色文化育人成效,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搭建红色文化思想政治课、红色历程特色课、红色文化实践课,开发红色文化读本,实施“红色文化宣讲”工程、“前辈寻访”工程等,育人成果丰硕。
文艺舞台擦亮鲜红底色
文艺创作是弘扬革命精神的生动载体。革命战争年代,山东涌现出了沂蒙红嫂等英雄模范,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感人肺腑。近年来,齐鲁大地文艺创作机构共同发力,深入老区采风,推出了一部部力作。
5月30日,民族歌剧《沂蒙山》参加了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倒计时启动仪式。山东歌舞剧院院长张积强授予《沂蒙山》剧组“青年突击队”“党员先锋队”荣誉称号。他表示,“文不厌改,诗贵推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真正下大功夫、花大气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进行剧目排练,以最高艺术水准将《沂蒙山》展现在中国艺术节的舞台。
《沂蒙山》共6幕40个唱段,时长超过150分钟。这部由山东歌舞剧院排演的作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沂蒙百姓与子弟兵“同生同死一家人,随时能拿命换命”的鱼水之情,书写了一部气势恢弘、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英雄史诗。
山东省吕剧院创作的《我心永恒》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而是更多着墨于“感情戏”,侧重描写人物的内心变化。该剧充分发挥吕剧唱腔特有的抒情优势和“烟火气”特色,真挚细腻地展现了革命年代无数英烈背后的“小家故事”。
戏迷董翠艳说,《我心永恒》是近年来吕剧领域一部难得的“小作品”。它的“小”,是与其他一些重大题材作品相区别的。它的“小”,瞄准历史人物鲜为人知的故事,聚焦轰轰烈烈革命背后的“小家”,让人感到亲切。特别是剧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刻画塑造,十分鲜活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旅途研读先烈精神
红色研学游在山东日趋火热。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山东多地红色主题景区关注研学游市场,升级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帮助游客在旅途中研读先烈精神。
济南是全国建立共产党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是山东党组织的发端地,革命历史悠久,革命遗址、事迹、人物众多,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过去两年,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研究确定了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等18家红色研学基地、莱芜红色生态研学之旅等30条红色研学线路;组织开展“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全国红色主题自驾游活动,围绕“跟着共产党走”主题,设计推出了一批“红色经典泉城风韵”“红色传承济南强音”等红色主题自驾游线路产品。
潍坊市出台的《潍坊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对全市50余处重点革命文物进行合理利用和适度开发,推出一批红色旅游景点,极大提升了其旅游文化内涵和景区品质。同时,当地开展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试点,串联20多处革命文物点,连片打造、整体展示,形成东、西、南3条党史党性教育和红色研学线路。
王磊表示,未来山东将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做好纪念馆、博物馆建设和展陈、改陈,多角度立体阐释党的发展历程和伟大贡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展示手段,提高展览的质量和水平。(苏锐)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