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旅游新闻网 作者: 阅读:4400 发布时间:2023-02-03 09:50:47
红色资源是讲好中国红色故事的强力支撑,也是赓续红色血脉的独特载体。新时期,讲好中国红色故事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讲好中国红色故事对外可以有效塑造国家新形象,对内则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红色故事,高质量推进红色旅游发展?应从故事资源、故事表现、故事讲解、故事体验和故事延伸等方面开展系统工作。
为红色故事提供丰富素材
红色文化遗产是发展红色旅游讲好中国红色故事的不竭源泉和丰厚宝藏。讲好红色故事首先需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包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留存下来的纪念地、标志物,以及其中所包含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这样的资源还包括1840年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为主题,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无论从时间的维度还是空间的维度,这些红色文化遗产都是非常丰富和珍贵的。因此,对已经发现的红色资源要不断深入地挖掘其精神内涵,要在这一工作上走深做细。
目前,红色旅游目的地主要以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色资源为吸引物,对中国共产党在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还不够,还应加大工作力度。另外,对于已经挖掘利用的红色资源,在不同的时期还可以有更加贴近游客的解读和表达,使红色故事常读常新,从而增强红色旅游魅力。
应用新媒体技术凸显展陈表现力
红色资源的展示是讲好红色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确保传递信息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基础上,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创新。传统的布展虽是一种主流方式,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接受信息有了新需求和新变化,要更合理地使用科学技术。
在大数据时代,红色文化的表现应以游客为中心,以信息传递达成度为导向去构建红色文化展陈体系。巧妙运用游客喜闻乐见的方式,红色旅游的教育目标才会更好实现,红色故事才会入脑入心,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精神才能真正触及心灵。
目前,大多数红色旅游景区在展陈方面的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文字和图片介绍,对新媒体技术应用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色故事应达到的效果。为进一步增强文物信息的生动性,更好激发游客的参观兴趣,红色旅游目的地可以适当运用虚拟仿真等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文物展陈效果。
增强讲解的通俗性和感染力
讲故事需要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和讲道理。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是红色旅游景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方式。由于很多游客对目的地文化缺乏全面和深入的了解,通过观看文字图片的方式又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很好地把握信息重点,因此,讲解员的现场讲解就承担和发挥着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作用。
通过讲解员讲述红色历史、阐发红色精神是红色景区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方式。这就要求相关景区重视讲解人员的素质提升,讲解员不仅是单纯地宣讲“导游词”的人,更要成为红色历史研究人员甚至专家。同时,在表达形式上,讲解员的讲解要通俗易懂、具有感染力,要在亲和力、艺术性等方面多下功夫,并能根据不同群体作出适当调整,使人人都能听得进去,都乐意听,都能有所收获。
因地制宜开展互动体验活动
近年来,红色旅游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聆听讲解、观看展览等方式固然能获得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但如果能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适当设置一些体验活动,会使游客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更为感性,从而留下更为具体而深刻的回忆。
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包括红色演艺在内的多种文化活动应与红色旅游更紧密地结合,相关活动可以成为景区旅游项目或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在参观过程中合理设置观众参与环节,不仅可以丰富红色旅游内容,也会进一步营造红色文化学习氛围。
体验互动形式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红色文化内容和红色景区特性,可以是歌剧、舞剧、话剧、地方戏表演等,也可以是邀请游客加入的短暂即兴体验。总而言之,体验互动是一种游览过程中的补充,但需要注意,在具体的开展中应因地制宜,不可单纯为取悦游客而破坏整体的红色文化环境和氛围。
开发文创产品延伸影响力
红色文创产品是一种具有目的地代表性文化元素的旅游纪念品,旅游者在收藏、欣赏、使用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再次受到红色文化的影响。因而,红色主题文创产品的开发对提升红色故事的讲述效果、强化教育功能有着重要作用。目前,较多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对红色文创产品未给予足够重视,纪念品大多形式单一或者创意不够,不能很好地反映本土红色文化特质。
随着游客消费方式的改变,文化消费占比持续上升。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不仅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一方式让红色故事讲述的影响力得到更好的延伸。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旅游与传媒学院)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