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新闻动态

建设“和美乡村” 展现“美好中国”

来源: 中国旅游新闻网    作者:    阅读:4006    发布时间:2023-02-17 15:45:03

摘要:

“和美乡村”是“美好中国”对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之美、文化兴盛之美、经济发达之美、城市繁荣之美、乡村振兴之美、社会和谐之美、人民幸福之美的乡村版诠释。要紧扣“一号文件”中提出的相关目标、任务和要求,让乡村旅游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近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公布。“一号文件”多处提及文化和旅游内容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乡村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号文件”将“和美乡村”作为我国广大乡村发展的新目标、新愿景,旨在展示我国广大农村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乡村环境塑形与乡村文化铸魂齐头并进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百姓幸福安宁的崭新面貌。这与我们正在着力打造的“美好中国”旅游形象一脉相承。“和美乡村”正是“美好中国”对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之美、文化兴盛之美、经济发达之美、城市繁荣之美、乡村振兴之美、社会和谐之美、人民幸福之美的乡村版诠释,也必然成为“美好中国”国家旅游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旅游业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讲,乡村旅游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不仅能够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进程,更能够提高“和美乡村”建设的效果和质量。因此,乡村旅游实际上也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我们要紧扣“一号文件”中提出的相关目标、任务和要求,让乡村旅游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首先,要积极推进旅游基础设施与乡村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长期以来,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特别是在生产性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与城市有着一定的差距。而发展乡村旅游及其他乡村产业,需要在供水、供电、供气、供暖、交通、通信以及排水排污和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进行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以保障乡村旅游及其他现代乡村产业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为此,“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推动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加强农村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深入开展乡村交通、消防、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治理攻坚。从文化和旅游部门的角度讲,可通过持续推动村庄景区化建设、民宿集聚区建设、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乡村“厕所革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等,在更广阔的领域推进旅游基础设施与乡村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让乡村旅游发展深度融入“和美乡村”建设大格局。

其次,要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与乡村产业一体化发展。乡村经济体系中的许多产业都与乡村旅游发展有着天然的耦合关系,特别是乡村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以及特色化农产品加工业,如水果、蔬菜、花卉种植业,畜牧、水产养殖业以及食品加工业等,都与旅游业有着内在联系。这些生产活动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资源,可以通过一体化融合发展形成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为此,“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从旅游业的角度讲,就是要积极依托乡村特色资源,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与乡村规模化、特色化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融合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发展模式,让乡村旅游成为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的重要途径。

最后,要积极推进乡村旅游服务与乡村文明一体化建设。“和美乡村”本身就是要彰显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乡村环境塑形与乡村文化铸魂齐头并进的新目标、新愿景。

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文明发展,对内是形成区域或地方的文化认同和共同价值观,对外则是成为一种地域识别文化符号和标识,特别是那些极具区域特色的地方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乡村地区传统风俗、礼仪、饮食、节事文化等,由于历史悠久、特色突出,将其与乡村旅游服务流程、服务礼仪、服务项目等结合起来,可以形成极具个性特征的乡村旅游服务模式,不仅能够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产品,还有利于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内涵品质和市场吸引力,同时也可以使乡村旅游成为传播、交流乡村文明、地方文化的重要渠道和窗口。

总之,“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和美乡村”的新目标、新愿景。我们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改变乡村面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文明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让乡村旅游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0
相关阅读

商旅文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