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旅游报 作者: 阅读:1666 发布时间:2023-05-26 14:44:30
“中国旅游日”期间,各地出台系列助企和惠民措施,旨在以此为契机,提振行业信心、激发市场潜力,加快促进旅游市场复苏和旅游业繁荣发展。要充分利用好“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营造的良好氛围,发挥好政策杠杆作用,进一步打造旅游业发展持续向好的环境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媒体通气会,介绍“中国旅游日”活动和五一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行业复苏等情况。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各地围绕“中国旅游日”主题月、主题周、主题日开展丰富活动,推出大量优惠,掀起大众共赴旅游热潮。下一步,将围绕拓展乡村空间、城市空间、数字空间、夜晚空间、国际空间五大消费空间,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抓住城市更新机遇创新文旅消费场景,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繁荣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
在旅游业经历了3年多疫情影响之后,今年举办“中国旅游日”活动具有特殊意义:随着旅游市场快速复苏,旅游企业生产能力逐步恢复,旅游业重现繁荣景象。全国各地举办盛大、隆重的“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出台系列助企和惠民措施,旨在以此为契机,提振行业信心、激发市场潜力,加快促进旅游市场复苏和旅游业繁荣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好“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营造的良好氛围,发挥好政策杠杆作用,进一步打造旅游业发展持续向好的环境。
首先,要进一步丰富优质旅游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兴趣、消费特点、消费方式和对旅游产品品质要求都在发生变化,中老年旅游消费者开始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康养、微度假、旅居转变;以“80后”“90后”“00后”为代表的新消费群体逐步成为旅游消费市场主体,对现代、时尚型的旅游产品、业态和服务模式需求越来越大。这对传统景区、酒店、旅行社产品和服务,对旅游目的地产品类型和产品体系等都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多样化、分众化、品质化成为当前旅游消费市场变化的主要趋势,正倒逼旅游供给侧不断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今年“中国旅游日”活动期间,全国各地推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服务模式,具有一定的引领性和示范意义。
其次,不断优化惠民政策,进一步激发和扩大旅游消费潜力。供给与消费是互相作用的两个方面,除优质供给之外,惠民政策同样具有激发和扩大消费潜力的作用。因此,深入推动大众旅游,拉动旅游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成为今年“中国旅游日”核心目标之一。活动期间,全国各地、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推出系列旅游惠民措施。北京市在贯穿整个5月的“中国旅游日”主题月活动期间,组织旅行社、景区、住宿等行业经营主体,面向市民游客陆续推出502项惠民举措及活动;湖南省开展200多项文旅活动,为游客奉上文旅“大餐”,推出文旅消费券,旅游惠企纾困、旅游助老助残、特定群众旅游消费优惠等旅游惠民措施近300项;甘肃省举办131项活动,推出惠民便民活动140项……这些措施都体现了旅游为民的政策导向。
未来,我们应逐步强化旅游的公益属性,把旅游为民的政策推向更深和更广,在某些特定领域将阶段性的惠民政策常态化。
再次,持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旅游企业生产与服务能力也在逐步恢复。服务品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除硬件之外,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水平、服务技能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服务品质。今年“中国旅游日”期间,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向全省旅游企业和广大旅游从业人员发出倡议:要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好客服务的践行者、遵纪守法的行动者、行业自律的监督者、协同发展的助力者;甘肃省组织各旅游窗口行业向社会发出承诺,包括《旅行社诚信经营承诺书》《导游人员业务工作与文明旅游工作“一岗双责”承诺书》等,这实际上是广大旅游从业者精神面貌和职业素养的一次集中展示,是旅游从业者对自己职业操守的庄重承诺。
从另一个角度讲,只有长期执着地坚守,才会有可信赖的品质。因此,广大旅游企业和从业者一定要树立底线意识、标准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坚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技能,为公众提供有品质、有温度的优质服务。
最后,创新营销模式,不断掀起旅游热潮。多年来,旅游营销模式一直以内容推广为主。今年以来,“淄博烧烤”在全国火爆“出圈”,创造了以内容生产为主的传播式营销的成功案例,即以精彩的内容生产吸引社交媒体传播,将社交媒体的网红“流量”变成目的地的游客“留量”。
内容生产的关键是在现有硬件和生产能力基础上,将活动策划、产品组合与市场营销一体化推进,用内容吸引社交媒体。因此,在旅游市场复苏期,广大目的地和旅游企业不仅仅要加大营销力度和营销投入,更要创新营销模式,让目的地“出圈”,让产品“蹿火”。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