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旅游报 作者: 阅读:407 发布时间:2024-05-25 11:41:43
《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农发〔2024〕1号)提出,“保护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积极搭建农村文化展示平台,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农耕文化保护传承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多资源和机遇,发展乡村旅游也为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方式和路径。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劳动实践中,孕育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智慧,创造了类型丰富的农业系统,形成了多彩的民俗文化。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湖南娄底紫鹊界梯田等农耕文化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全国各地,以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自由质朴的生活方式、宁静安详的休闲氛围为核心竞争力的乡村旅游吸引了众多城市居民,农耕文化与旅游融合,让现代人重新感受到与土地的连接。
目前,农耕文化旅游产品主要包括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专业农场和农家民宿、供城市青少年开展农业常识教育和劳作体验的研学基地、供城市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田园康养项目。其中,专业农场和农家民宿通过农作物种植管理的现场实践与农业习俗礼仪的直观体验,让游客在短暂的观光或住宿过程中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然而,目前大部分农场和农家主要宣传农作物的生长、收割与加工等,对农耕文化的挖掘、展示尚不充分。田园康养的需求者为老年人,老年人是诸多疾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而我国农村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制约了田园康养项目的发展。研学旅游主要面对城市青少年,通过插秧、收割等体验,孩子们近距离接触自然,亲身感受农业劳作的辛苦,学习农业知识与技术。近年来,农耕文化研学旅游发展迅速,孩子们走入田野、贴近自然、感受农村,研学基地成为农耕文化宣传的重要窗口,今后还应结合农耕文化开发更多适合青少年的研学产品。
丰富农耕文化旅游产品供给,还需政府、村两委、企业和农户的通力合作。其一,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应加强农耕文化的收集、整理与再现。例如,通过节日、庆典等礼仪表演,传播地域特色鲜明的农耕文化,提升农耕文化旅游的软实力;通过保护农业遗址遗迹,建立农耕博物馆、主题公园等,形成农耕文化的“打卡地”,提升农耕文化旅游的硬实力;通过提升农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为田园康养项目发展提供保障。其二,村两委应做好规划与管理工作。一方面协同政府与企业方根据村落资源条件确定农耕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与行动方案,另一方面确保市场规范有序。其三,企业作为农耕文化旅游产品的提供方和实际运营方,要分析消费者的偏好,设计适宜的产品,与村两委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其四,农户要做好农耕文化的宣传员,通过解说农耕历史、讲述农业生产小故事、展示农闲时的户外活动、讲解当地的风景名胜等,使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各环节之中,让游客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沉浸式感受农耕文化。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