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新闻动态

让“文化地标”成为城市文化名片

来源: 中国旅游报    作者:    阅读:737    发布时间:2020-12-10 12:13:51

摘要:

建设“文化地标”要在深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用心用情打造城市的文化名片 

据《人民日报》报道,当前,随着城市发展,建设“文化地标”成为城市构筑文化空间、树立城市形象的选择。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滥建文化”地标现象,专家和读者建议,一方面,要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建立制度规范、健全约束机制;另一方面,要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强化审批监管、明确建设管理重点领域。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城市“文化地标”更有文化。

“文化地标”是一座城市“精气神”的集中体现,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雕塑等在营造公共环境、提升文化品位、塑造城市风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地方建设的地标,忽视本地实际、割裂历史文脉,不仅违背了城市发展规律,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风貌。对这种滥建“文化地标”之风必须及时进行纠正。

“文化地标”不是“面子工程”,建设“文化地标”要秉持全面、辩证、长远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避免盲目上马,杜绝滥建。有的地方在“文化地标”建设中缺乏科学的调研与论证,过分求新求大,过分着眼于吸引眼球,既缺乏实用功能,又没有突出城市的文化风格和城市精神,甚至还造成了资金浪费,反而带来反面效果,没有发挥出“文化地标”应有的功能和影响力。

从标记深圳开拓进取的“拓荒牛”雕塑、表达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兰州“黄河母亲”雕塑,到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勾勒钢铁天际线,这些成功的城市“文化地标”集中反映了城市的特质与精神,起到了凝聚民心、标榜文化的重要作用,与城市的历史发展、功能定位非常契合,为城市带来巨大的文化辐射效果。无论是雕塑或者文化建筑物,“文化地标”要能够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这种认可既来自于精神文化层面,也来自于实用层面,既要增强群众的归属感,也要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撑。

“文化地标”建设不必一味贪大求全,“小而美”同样可以塑造精品。可以多利用城市已有的历史文化街区、重要工业遗址等,深度挖掘历史传承、区域文化和时代要求,在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将之合理开发利用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由此,既可以让“老地标”绽放出新光芒,也可以增进群众认同、凝练城市精神。“文化地标”建设还应避免同质化倾向,如果简单奉行“拿来主义”,照搬照套其他城市的成功做法,就会丧失本地的文化特色和人文亮点,陷入“千城一面”同质化的尴尬境地,反而是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不尊重。

“文化地标”建设既考量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考验城市规划建设的专业性和科学性,要在深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用心用情打造城市的文化名片。 (胡蔚)

0
相关阅读

商旅文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