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旅游报 作者: 阅读:11865 发布时间:2021-01-07 11:18:11
过去的一年,是旅游从业者异常艰难的一年。对于景区而言,营业收入大幅降低,一些景区出现亏损,入不敷出。在危机中,改变也在悄然发生,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居民的旅行消费发生了改变,其中一些改变将对今后旅游市场供求产生深远影响,景区广泛实施“预约、错峰、分时、有序”管理,并成为景区旅游的新常态。另一方面,随着团队旅行的减少,自驾游、周边游、短途游等逐渐成为新主流,也将影响景区未来的发展模式。总体来说,追求安全有质量的旅行,成为旅游发展的趋势。最重要的一点是,景区要在这巨大的考验中,挺过去,迎接崭新的明天。
1.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旅游发展格局
2020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深刻研判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后作出的重大战略布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及世界范围的蔓延,给旅游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旅游发展格局,是我国旅游发展走出困难局面的有效途径。
从长远看,我国旅游业依然要坚持国际国内双轮驱动,为国家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等服务。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业应立足国内大循环,发展国内旅游。
短评:疫情爆发以来,国民的旅游需求并未消失,而是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出行的焦点转向国内和城市周边,人们对国内旅游目的地表现出强烈的意愿。
严防控、重安全、不聚集是各地文化和旅游系统工作主基调,旅游市场上总体呈现“城市休闲复苏,周边旅游活跃”的市场特征。各景区客流结构以省内客流为主,都市休闲一日游、近郊周边游复苏,自驾出行比例上升,家庭自助游成市场主力。
值得注意的是,“本地人游本地”的微旅行成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景区不仅是自然空间和历史遗址,也是生活空间和工作场景。
2.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景区智慧化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新阶段智慧旅游的产业数字化和消费场景化的战略导向,鼓励各地扶持旅游创新创业,引导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发展,培育“网络体验+消费”新模式。
《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期末实施重点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智慧化升级等目标,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景区加大线上营销力度、加强旅游安全监测和线上投诉处理等,明确推进数字经济格局下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短评:在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2019-2020)便览》中显示,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游客进景区和文化场馆实行预约制,客观上加快了智慧旅游的行前、游中和评价各环节的应用,扫码入园、刷脸通行、无接触服务、机器人送餐等技术创新已经进入了消费场景。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统计,77.4%的游客通过预约游览景区,其中74.1%的游客认为预约旅游“体验很好”,已经超过4000多家景区可在OTA上预订门票,通过技术手段对可能出现的大客流,采取远端分流限流、近端疏导等防聚集措施。
“科技+旅游”不但改变了人们旅游决策和旅游习惯,同时影响着旅游产品结构与业态,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能。通过新技术的深度嵌入,使用科技和大数据力量,驱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相互渗透,景区智慧化在丰富人们游览体验、提供精准服务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充分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3.开展全国冰雪旅游宣传推广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推动冰雪旅游发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进一步繁荣和建设国内冬季冰雪旅游大市场,助力扩大内需战略,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冬奥组委共同开展全国冰雪旅游宣传推广活动。
在刚过去的元旦小长假里,冰雪旅游成为假日旅游的一大亮点。
短评:《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0)》预计,到2025年,中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超过1.1万亿元。据预测,2020—2021冰雪季呈现以下特点:从需求角度看,国内旅游消费需求有望通过冰雪旅游再次释放,黑龙江哈尔滨、河北张家口崇礼、吉林长白山、新疆阿勒泰等较为成熟的冰雪旅游目的地成为冬季旅游的热点。以往每年冬季大量的出境旅游需求将继续回流国内,这为冰雪旅游发展提供了市场支撑。
从供给角度看,2020年滑雪旅游目的地开放时间较往年提前。2020年11月初,吉林、新疆、河北、黑龙江等地的大型滑雪度假区开始营业,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供给。冰雪旅游大省、知名城市为游客提供实惠,刺激消费。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推出千万元冰雪消费券、减免景区门票等优惠举措。
此外,冰雪旅游产品体系日益丰富。北京和张家口的奥运冰雪游、东北地区的观光冰雪民俗体验游、内蒙古和新疆的民族风情冰雪游、南方大城市周边休闲冰雪游各有特色。
4.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
2020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印发《关于落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就推动解决文化和旅游、文物领域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保障老年人基本文化权益做出部署。《通知》提出集中力量推动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做好整改工作,通过保留传统预约方式、允许他人代为预约、保留一定免预约名额、保留传统登记方式、提供人工帮扶、做好信息引导等措施,确保各项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解决老年人因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不能进入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的问题。
短评:在快速奔跑的智能时代,如何营造给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规避风险的社会环境,不仅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对于景区而言,不仅需要解决老年人在预约和游览时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更应该让老年人在旅游过程中得到学习和收获,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需要景区在针对老年人的产品设计、游览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更具人文关怀。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5.景区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
文化和旅游部在《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春节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继续执行“75%”的政策,即景区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指导A级旅游景区分类完善应急预案,按照“能约尽约”的原则,推进旅游景区预约常态化,实现限量、预约、错峰入园游览。
短评:从2020年1月份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产品,到3月份部分景区有序恢复开放,到7月份景区上调到50%接待量,再到9月份再次上调到75%接待量,“能约尽约”,有序推进秋冬季旅游景区开放管理。
不难看出,政府在国内疫情逐步稳定、得到控制的前提下,一步步积极、稳妥地给旅游业释放更加积极的发展信号,安全与发展两不误。
国内的疫情稳定、得到控制,给旅游业带来了发展的安全基础。人心温暖、人心安定,旅游业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1.景区破产重整
2020年6月,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民法院发布的“(2020)冀0623破申1号民事裁定书”显示,国家5A级景区——野三坡景区的运营方河北野三坡旅游投资有限公司金融负债超过7亿元,到期应支付金融租赁借款、短期借款、应付工程款等2亿多元,共累计超过9亿多元。野三坡旅投负债率约68.9%。河北省涞水县人民法院发布民事裁定书,野三坡运营方野三坡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重整。
2020年5月,4A级景区河北狼牙山景区运营方中凯集团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引发业界关注;另外,2020年5月,河南栾川县人民法院公告显示, 河南栾川养子沟旅游休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养子沟旅游公司)申请破产。
短评:景区破产对行业有三点启示:一是景区建设开发应具有“底线”思维。项目建设与运营的合法合规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各类投资经营项目不能突破建设用地开发边界、不能侵占永久基本农田、不能违反生态保护红线要求,各项审批手续齐全、产权和经营合作关系清晰,有效规避外部风险。二是景区项目投资应进行科学的投入产出分析和风险管理评估,要对现实基础、市场前景、成本价值、潜在风险等方面进行调研论证和科学研判,避免同质化、低水平、盲目性投资所产生的风险。三是景区应更加注重“软投入”,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管理升级、智慧景区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投入,不断为景区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旅游景区扶贫
开发运营好一个景区,带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在贵州丹寨万达小镇,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皇都侗文化村,以民族和民俗文化体验为核心吸引物,通过文化旅游发展,带动乡村住宿、餐饮、购物、演艺、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了大量就业和发展机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另外,海南省三亚市大小洞天景区,探索“扶贫农产品展销中心”模式,借助景区的庞大客流量,为贫困户的农产品提供销售平台,通过带动贫困户所赖以生存的种植业、养殖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和产品销售,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新疆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指导贫困户通过直播形式销售自有农副产品,实现脱贫。
短评:旅游景区扶贫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造血式”扶贫,通过旅游景区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城乡环境的改善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强贫困地区的自主发展能力。二是“扶智式”扶贫,一方面,贫困人口通过在景区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不断提升个人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游客将鲜活的资讯、信息、观念带入当地,在主客双方的持续接触中,贫困人口的精神面貌、发展信心、认知能力和专业技能持续提高,从而提升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大众式”扶贫,景区既可以提供各种就业岗位,也可以借助旅游发展带动手工业、畜牧业、种植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能够提供更加广泛的就业岗位。
3.文化和旅游项目投资热
从多个省市公布的2020年全年文化和旅游项目投资计划看,整体投资数量多、投资规模大。其中,广东文化和旅游项目计划投资金额高达4352亿元,领先于其他省市。根据执惠旅游梳理的数据显示,2020年文化和旅游项目已签约金额排名前三的省市分别是江苏、四川、贵州,签约金额分别为1075.8亿元、881.01亿元、672.5亿元,其中,康养、特色小镇成投资热门。
短评:发展旅游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地方政府将文化和旅游产业视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随着文旅融合趋势进一步增强,产业投资增长持续走热。在资本、创意和科技的驱动下,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的迭代更新必然加快。
从旅游产品供给角度看,休闲度假、康养、亲子和乡村旅游发展还不充分,在供给侧的优化和调整下,还有很大的发展机会。品质消费的升级对资金要求更高,但现在旅游投资回报期较长,投融资渠道和投资模式都需要不断探索。从市场观察看,项目创新不够,需要警惕同质化现象。
4.国家公园元年
2020年,也被称为“中国国家公园元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得到批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也是目前试点国家公园中最大的一个。三江源保护区域的水源地贡献了黄河总水量的一半、长江的四分之一、澜沧江的15%,被称为“中华水塔”。
短评:国家公园突出公益性、可持续性、全民共享。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青海三江源最突出的贡献是创新了管理体制,将“九龙治水”的传统治理体系,改革为国家公园一块牌子管到底的新格局。创新推行生态管护岗位“一户一岗”制度,全面覆盖公园区域内所有牧户,1.7万多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在最大限度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推动牧区蓬勃发展,让牧民从生态利用者转变为生态保护者,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特色生态保护新格局,这也是国家公园试点的底色与情怀。
1.云旅游
疫情期间,“全民宅”引发了新的旅游需求,各大景区、博物馆等联合平台推出在线5G“云旅游”模式,将美景搬到网上,给居家的人们带来了新的体验。
2021年春节即将来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文化和旅游部将在网络平台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记录和展示各地丰富的年俗活动。
短评:“云旅游”指的是,在家中通过直播等方式游览景区景点的方式,这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也是“种草”的过程,能带给出游者一定的便利,也能为景区、商家带来宣传效应。相信随着全息投影技术的发展完善,会让“云旅游”的形式和方法更加丰富,人们获得旅游的感受也会更加“真实”。
然而,“云旅游”更多是一种分享和营销方式,不能完全代替线下的场景。线下旅游是云旅游的根基,没有线下旅游的发展,“云旅游”也就失去了创作素材。“云旅游”很重要的一个作用,是为人们线下出行提供参考,毕竟线下真实的感受是无可替代的。
2.减免门票
2020年8月7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启动“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此项活动一直持续到2020年年底,包括十一黄金周在内。全国疫情低风险地区游客,实名预约,测温、扫健康码后均可免门票进入景区。之后,带动其他省市纷纷响应,众多景区实行全年门票半价,医护人员、警察持工作证免门票等优惠措施。
我国国有景区门票一直在持续降低。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两阶段目标:2018年,在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同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任务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以景区合理运营成本为基础,科学、规范、透明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基本健全。
短评:重启旅游市场,除了减免门票的短期营销行为,景区还要针对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增强吸引力,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游客进入景区二次消费,形成新的盈利模式。各地政府可以适当给予门票补贴、加强营销推介、减免税收等,这样才能让景区从观光型旅游消费向综合性旅游消费转型升级。
3.丁真现象
2020年11月11日,摄影师胡波拍下藏族汉子丁真,在这段仅7秒钟的短视频中,一位肤色黝黑、身穿藏族服饰、有着标志性高原红和清澈眼神的小伙瞬间迅速收获近五百万点赞;11月18日,丁真成为理塘县旅游形象大使;11月27日,西藏、云南、山东、湖北等多地文旅官博加入“抢人大战”,微博话题#四川为了丁真有多努力#,#全国各地都在邀请丁真#,#丁真说不要再p了#等同时登上热搜,累计收获阅读量近50亿。
短评:“丁真现象”引发了一波“官方抢人”,表现出全国各地文化和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在新媒体环境下宣传营销思路的灵活性;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发布最新文旅宣传片《丁真的世界》,雪山、草原、冰川、寺庙、白塔,呈现出的迷人高原风光不仅点燃了“丁真现象”的热度,也点燃了千万网友心中“诗和远方”的梦想。
“丁真现象”的出现,和甘孜州、理塘县这些年扎实做好旅游工作密不可分。让流量逐渐转化为长期的、实实在在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力,关键还在于练好内功,当地的公共服务、旅游设施、产品等也要跟上,创造出真正高质量的内容。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