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新闻动态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需要转换视野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阅读:764    发布时间:2021-01-08 16:01:49

摘要: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问题。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新发展阶段,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而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伴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乡村振兴的意义格外凸显,它不但厚植着中国现代化的底蕴和特色,还在全球化思潮激荡中深刻地界定着何谓“中国特色”,书写着“中国人”的使命担当和精神追求;更是在一种深刻性上引领着人类文明秩序的重构,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究其现实性而言,乡村文化振兴需要理解时代语境和现实逻辑,深刻把握乡村文化复兴之于乡村振兴的内在价值,在铸魂与塑形中促进乡村振兴,从而在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前提是转换视野和更新思想观念。首先,需要转换看待乡村文化的视野,不能就乡村来谈论乡村文化,而要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全球化视域中深刻把握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在一种大历史视野和全球化视域中定位乡村文化和理解“乡土文明”的价值。其次,要转变思想观念。一是充分认识到文化一定要有所附着,不能抽象空洞地谈论文化,发展乡村文化一定要有展现其内涵和风采的载体与路径。也就是说产业基础和乡村发展活力是文化复兴的条件,只有经济搭台,文化才能唱戏,“唱戏”是文化的本色。如近年来浙江等地推广的“文化礼堂”建设就是契合时代特点的乡村文化复兴的载体,各地兴起的书院、讲堂、农家书屋以及乡村文献体系的梳理与重构等都是复兴乡村文化的有效路径。二是要在实践中转变对待乡村文化的态度。充分认识到乡村文化是一种有别于城市文化的当下存在,乡村文化复兴一定要尊重乡村文化的本体地位和村民的主体性,维护乡村文化的尊严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立地位。究其价值而言,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色和底蕴,乡村文化繁荣兴盛的意义不唯是乡村的,它建构的是全体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因而,需要在思想上守护乡村文化的价值。最后,要在理论上明白,乡村现代化一定是先有乡村文化的复兴,才能在乡村振兴中实现文化振兴。现代性是一个复数的概念,诚如中国现代化了,但并没有西方化一样。中国的乡村现代化也并非是城市现代化的翻版,乡村文化现代化一定是在与城市文化的互看中走出自己的道路,既要留住乡愁,也要有现代性的价值取向,最终构建的一定是“城乡文化命运共同体”。基于此,乡村文化一定会在乡村建设中发挥先导作用,成为产业兴旺的推动力和文明乡风的黏合剂,并凝结为乡村治理有效提升的组织力。

0
相关阅读

商旅文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