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阅读:23320 发布时间:2021-04-29 12:11:07
杨永恒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简称《国家标准2021》)。《国家标准2021》的出台,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明确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兜底保障职责、维护人民群众民生权利的重大举措。针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国家标准2021》从设施免费开放、送戏曲下乡、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读书看报、少数民族文化服务以及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等方面予以规定,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撑。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国家标准2021》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责任的集中体现,是面向人民群众的服务承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涉及的政府部门较多,有关部门也都曾发布过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标准,但总体比较零散,相互之间也缺乏必要的衔接。《国家标准2021》在界定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供给能力,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责任做出了集中统一规定,有利于打破部门壁垒,树立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整体形象。同时,颁布国家标准也有利于人民群众直观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公共文化权利。
《国家标准2021》是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还不够合理、均衡,城乡、区域和群体享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一定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需要立足现实国情,根据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提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和标准,让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国家标准2021》的核心功能就在于通过制定标准,对地方政府形成一种制度化的约束,使区域内大致按统一标准提供服务和保障,逐步缩小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群体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国家标准2021》体现了“国家标准兜底线,地方标准促特色”的分级保障思路。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别大,再加上群众文化需求是既具共性更具个性的需求,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满足全国人民。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国家层面的标准,必将导致地区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根据《国家标准2021》的精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由国家基本标准和地方实施标准构成,且地方实施标准不得低于国家统一标准。国家基本标准依据全国各族人民基本共性的文化需求来明确政府保障底线,全体公民不分区域、城乡、民族,都必须享受到该标准范围内的保障服务;地方实施标准则是地方政府根据国家基本标准,在充分考虑当地群众需求、财政能力和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制定的,需要满足本地群众特色个性的文化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标准2021》既明确了国家底线标准,有助于在全国层面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也强调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作用,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特色文化需求。
《国家标准2021》体现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保障思路。《国家标准2021》反复强调,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国家标准2021》所列出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标准都是现阶段国家对人民群众作出的承诺,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供给能力来明确的,反映了标准本身的务实性。同时,国务院在批复中也明确要求建立《国家标准2021》动态调整机制,“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适时提出《国家标准2021》调整方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也可适时对个别领域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标准进行调整”。此举为标准修订留有空间,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能够及时惠及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权益的保障水平。《国家标准2021》要求建立实施监督监测机制,实际上就是将标准实施作为各级政府的硬任务、硬约束,有利于各级政府树立正确的文化政绩观,切实推进标准实施,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国家标准2021》的出台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了指引、设定了目标、明确了重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国家标准2021》不仅明确了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保障责任,同时也是政府面向人民群众的公开承诺。要将《国家标准2021》落到实处,各地应在《国家标准2021》的指导下,针对本地实际和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实施标准,落实财政保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